7.遵从生命
一位记者问我: “你怎样分配写作和作画的时间?” 我说,我从来不分配,只听命于生命的需要,或者说遵从生命。他不明白,我告诉他: 写作时,我被文字淹没。一切想象中的形象和画面,还有情感乃至最细微的感觉,都必须“翻译”成文字符号,都必须寻觅到最恰如其分的文字代号,文字好比一种代用数码。我的脑袋便成了一本厚厚又沉重的字典。渐渐感到,语言不是一种沟通的工具,而是交流的隔膜与障碍——一旦把脑袋里的想象与心中的感受化为文字,就很难通过这些文字找到最初那种形象的鲜活状态。同时,我还会被自己组织起来的情节、故事、人物的纠葛,牢牢困住,就像陷入坚硬的石阵中。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渴望从这些故事和文字的缝隙中钻出去,奔向绘画。 当我扑到画案前,挥毫把一片淋漓光彩的彩墨泼到纸上,它立即呈现出无穷的形象。莽原大漠,疾雨微霜,浓情淡意,幽思苦绪,一下子立见眼前。 无须去搜寻文字,刻意描写,借助于比喻,一切全都有声有色、有光有影迅 速现于腕底。几根线条,带着或兴奋或哀伤或狂愤的情感;一块水墨,真切切的是期待是缅怀是梦想。那些在文字中只能意会的内涵,在这里却能非常具体地看见。绘画性充满偶然性。愈是意外的艺术效果不期而至,绘画过程愈充满快感。从写作角度看,绘画是一种变幻想为现实、变瞬间为永恒的魔术。在绘画天地里,画家像一个法师,笔扫风至,墨放花开,法力无限,其乐无穷。可是,这样画下去,忽然某个时候会感到,那些难以描绘、难以用可视的形象来传达的事物与感受也要来困扰我。但这时只消撇开画笔,用一句话,就能透其神髓,奇妙又准确地表达出来,于是,我又自然而然地返回 了写作。所以我说,我在写作写到最充分时,便想画画;在作画作到最满足时,即渴望写作。好像爬山爬到峰顶时,纵入水潭游泳;在浪中耗尽体力,便仰卧在滩头享受日晒与风吹。在树影里吟诗,到阳光里唱歌,站在空谷中呼喊。 这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反复的选择,一种两极的占有,一种甜蜜的往返与运动。而这一切都任凭生命状态的左右,没有安排、计划与理性的支配,这便是我说的:遵从生命。这位记者听罢惊奇地说,你的自我感觉似乎不错。 我说,为什么不。艺术家浸在艺术里,如同酒鬼泡在酒里,感觉当然很好。
8.表白的快意 在世事的喧嚣和纷扰中,我们常常忘掉自己的心灵。也许现代社会太多的艰难也太多的诱惑,太多的障碍也太多的机遇,太多的失落也太多的可能, 我们被拥塞其间,不得喘息;那些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都是牵动我们的绳子。就这样,终日浑浑噩噩或兴致勃勃地忙碌不停,哪里还会顾 及无形地存在于我们身上的那个心灵?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性的、变了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就是心灵。两个自己需要交谈,如果隔绝太久, 日久天长,最后便只剩下一个在地球上跑来跑去、被社会所异化的自己。 这心灵隐藏在我们生命的深处。它是我们生命的核儿。一旦面对它,就会感到这原是一片易感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这才是我们个人所独有的世界。在这里,一切社会经历都化为人生经历,一切逝去如烟的往事在这里却记忆如新、依然活着,一切苦乐悲欢都化为刻骨铭心的诗! 而那些难言之隐也都在这里完好地保存着、珍藏着、密封着。 守着自己,便保护住自我的完整;守着自己的秘密,便保存一份自享的生命内容。心灵是躲避世间风雨的伞,是洗涮自己和使灵魂轻装的忏悔室, 是重温人生的唯一空间,是自己的梦之乡! 然而,它也要说话。受不住永远的封闭,永远的自如、自解、自我安慰。它撞开围栏,把这个“真实的本质的自己”袒露给世界;或者打开一条缝隙,透露出紧锁其间、幽闭太久的风景; 或者切盼一位闯入者,让心灵自己经受一次充满生气的风暴? 心灵渴望表白—— 人类艺术由此而起源。这也是真正的艺术创作充溢着快感的缘故。倘若艺术拒绝心灵的表自,不仅它缺乏冲击力,创作过程便成了一种乏味的受难。 艺术创作是一种生命转换的过程,即把最深刻的生命——心灵,有姿有态、活喷喷地呈现出来。这过程是宣泄、是倾诉、是絮语、是呼喊,又是多么快意的创造!所以我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存在方式,而是他的生命方式。” 让心灵一任自然,艺术便获得生命。
9.生活的感觉 黄昏时听音乐是种特殊享受。那当儿,暮色浓深,屋里的一切都迷蒙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睑,搅乱头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致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绝对是个黄昏,大概听舒曼的《梦幻曲》吧!家里只我自己,静静的空间灌满了那深沉而醉心的琴音。屋子的四角都黑了,窗前的东西变成一堆分辨不清的影子,只有窗玻璃上还依稀映着一点淡淡的桔色的夕照。 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溢我的心里,一股潜流似的婉转回旋。于是我被感动起来,随之而来,便是这种动心的感觉渐渐加强,心里的潜流形成一个疾转的漩涡,到了感动的潮头卷起,我忽然不能自己。好像有根无形的搅棒,把沉淀心底的乱七八糟的全都翻腾起来。说不出是什么难忘的事或感受过的情绪,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甜蜜?忧伤?思念?委屈?已经落空的企盼?留不住的甜美?一下 子,大滴大滴的泪珠子竟然逐个儿夺眶而出,滚过脸颊,啪啪掉在地上。我倚着门框,仰起头,衣襟很快就湿了一片,我完全不能自制,也不想自制, 因为这决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异样的、令人颤栗的幸福的感觉。平日里, 偶然被什么意外的事物的触发,也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却总是一掠而过, 从来没有凝聚起来,这样有力地撞击我的心扉。然而我不明白,这感觉是怎样来的,是那琴音招引来的?到底是哪个旋律、哪个和声打动的我?为什么以前听这支曲子从无这般感受?更奇怪的是,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黯、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倾听这支曲于,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 怎么回事?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 那是个深秋时节,刚刚下过一场濛濛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都感到微微凉意。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坐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 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伸出墙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枝上挂的不多。虽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 自个儿脱开枝干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的旋儿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出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 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异常显眼,它较比一般叶子稍小,崭新油 亮,分明是一片新叶。可惜它生不逢时,没有长足,胀满它每一个生命的细胞,散尽它的叶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汪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哗,雨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希望在这树上多多留连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么? 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而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正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样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线又一次被止不住的大股热泪遮挡住了。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任使这情感尽情发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谁知它只是这一小阵子,转眼竟然雾一般渐渐消散。好似一下子都拥聚与凝结起来的事物, 又一下子分散开来,抓都抓不着。咦,这是怎么回事?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
10.触摸岁月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那些天, 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 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笼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上唯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恰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 在。伟人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 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仁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的清亮。 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但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 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的片断 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 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便在一张 将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 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峰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 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 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阔,而是因为它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遥远的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11.头上芦花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 “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 “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 或者再努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 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 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呵!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 好似生怕她离去. 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自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到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作?”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样多的白发! 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分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哪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夜间骤然生出这多白发?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总是一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的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呵! 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放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 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明透彻,亮如银丝, 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的,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吧! 说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2008年9月21日星期日
我是冯骥才(节选之一)
拒绝句号——题记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呵!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他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 长篇小说,在那上千页稿纸的最末一行划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一杯的喜悦吗?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出现了;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出现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进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划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化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我说的是这种句号。
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现。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的那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和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堕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情愿给自己划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划个句号,休止了自己。因而,我害怕句号。 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于神经质的警惕。警觉它、监视它、打击它和超越它。 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需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堕性和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无论在人生与艺术的道路上,每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
既然本书皆“自白”性话语,这里便把这些解题的文字,做为序言。 冯骥才1996 年 3 月
我是冯骥才
一、心灵的自白
1.命运的驱使 这是我踏上文学之路时最初的足迹。它一片凌乱、深深浅浅、反反复复, 仿佛带着那样多的不情愿、被迫和犹豫不决? 这究竟为了什么? 1966 年的大狂乱到来之前,我的世界有如风暴前的海面,它没有丝毫预 感,没察觉任何先兆,在一片出奇的静谧里,暖意的阳光躺在我柔软的、层层皱褶一般的、有节奏的生活波浪上。那时我才 20 多岁!我热爱着艺术。我是肖邦、柴可夫斯基、贝多芬最驯顺的俘虏;我常常一个人在屋里高声背诵《长恨歌》、《蜀道难》和普希金的《致大海》;最后,我终于以一种为美而献身的精神,决意把一生的时光,都溶进调色盘里。那雨中的船、枝上的鸟、泥土中的小花小草、薄暮溟溟中一张张模糊而有生气的脸,把我牢牢地固着在画架前,再也没有想到与它分开。
然而,1966 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动乱就像一个无法抗拒、从天而降的重锤,把我的世界砸得粉碎。一夜之间,千万人的命运发生骤变;千万个家庭演出了在书本里都不曾见过的怪诞离奇的悲剧。对于我,平时所留意的人的面容姿态、动作变得毫无意义;摆在眼前的,是在翻来覆去的政治风浪里淘洗出来的一颗颗赤裸裸的心。它们无形地隐藏在人身上最不易发现的地方。 有的比宝石还美,有的比魔怪还丑,世上再没有人与人、心与心的差距更为遥远的了。为了在这刀丛般的人事纠葛中间生存,现实逼着我百倍地留意、 提防、躲闪;于是,往日那些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美梦一般流散了。天津海河边有个地方叫做挂甲寺。夏天里,偶然会有人游泳不慎淹死了,就被拖到岸边,等家人来认领。但在这期间,几乎天天都有人投河自尽,给人们用绑着铁钩的长杆勾上来,一排排陈列着。原有的两张席不够用,有的便露着不堪一睹的面孔。有老者、有青年、有腰间捆着婴儿一同殉难的妇女。 我直怔怔望着这些下狠心毁掉自己的人,心想他们必有许多隐忍在心、难以抗拒的苦痛。还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悬梁自尽的人蹬倒的椅面上留着很多徘徊不定的脚印,我的心颤栗了??每每此时,我便不自觉地虚构起他们生前的故事;当然这可能是与他们完全无关的虚构,但我平日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万干感受却自然而然地向虚构的故事中聚拥而来。当故事形成、在心里 翻腾不已时,我便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开始,我只是把这些故事讲给至亲好友们听。为了安全,我把故事中的人物、地点、社会背景全换成外国的,当做一个旧的外国小说或电影故事。 我的许多亲友听过这些故事。在文化一片空白的当时,他们以听我的故事为快事。我却以讲故事来发泄表现欲,排遣郁结心中的情感。我哪里知道,这就是我后来一些作品的雏型。
一个夜晚,外边刮着冷风。一位许久未见的老朋友突然跑到我家来。他不等我说什么,便一口气讲了他长长一段奇特的遭遇。我听着,流下泪,夹在手指间的烟卷灭了也不知道。这位朋友讲述他的遭遇时,带着一种神经质的冲动,我真担心他回去后会做出什么不够冷静而可怕的事来。他讲完了, 忽然用激动得发颤的声音问我: “你说,将来的人会不会知道咱们这种生活?这种处境?如果总这样下去不变,再过几十年,现在活着的人都死了,还不就得靠后来的作家瞎编? 你说,现在有没有人把这些事写下来?那就得冒着生命的危险呀!不过,这对于将来的人总是有价值的, 那是怎样一个时代呀!
我们都沉默了。烟碟里未熄的烟蒂冒着丝一般的烟缕,在昏黄的灯光里萦回缭绕。似乎我俩都顺着他这番话思索下去?从此,我便产生了动笔写的念头。 我把自己锁在屋里,偷偷写起来,只要有人叩门,我立即停笔,并把写了字的纸东藏西掖。这片言只语要是被人发现,就会毁了自己,甚至家破人亡,不堪设想。每每运动一来,我就把这些写好的东西埋藏在院子的砖块下边、塞在楼板缝里,或者一层层粘起来,外边糊上宣传画片,做为掩蔽,以便将来有用时拿温水泡了再一张张揭出来. 但藏东西的人总觉得什么地方都不稳妥。一度,我把这些稿子卷成卷儿,塞进自行车的横梁管儿里。这车白天就放在单位里,单位整天闹着互相查找“敌情线索”。我总觉得会有人猛扑过去从车管儿里把稿子掏出来。不安整天折磨着我。终于我把稿子悄悄弄出来,用火点着烧了。心里立刻平静下来,跟着而来的却是茫然和沮丧。 以后,我一发有了抑制不住的写的冲动时,便随写随撕碎,扔在厕所里冲掉; 冬天我守着炉子写,写好了,轻轻读给自己听,读到自己也受感动时便再重读几遍,最后却只能恋恋不舍地投进火炉里。当辗转的火舌把一张张浸着心血的纸舔成薄薄的余灰时,我的心仿佛被灼热的火舌刺穿了。在望不见彼岸的漫长征途上,谁都有过踌躇不前的步履。这是无效劳动,滥用精力啊!写了不能发表,又不能给任何人看,还收留不住,有什么用? 多么傻气的做法!多么愚蠢的冲动!多么无望的希望!而我最痛苦的就是在这种忽然理智和冷静下来,否定自己行为的价值的时候。我必须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充实自己。我发现,我是有良心的,我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是悄悄地为祖国的将来做一点点事呀!我还是有艺术良心的,没有为了追求利禄而去写迎合时尚、违心的文字。我珍爱文学,不会让任何不良的私欲而玷污了它? 这样,我便再不毁掉自己笔下的每一张纸了。我下了决心,我干我的。不管将来如何,不管光明多么遥远,不管路途中间会多么艰辛和寂寞,会有多高的阻障,会出现怎样意外的变故。我至今还保存一首诗。是当时自己写给自己的。诗名叫《路》:人们自己走自己的路,谁也不管谁, 我却选定这样一条路—— 一条时而欢欣、时而痛苦的路, 一条充满荆辣、布满沟堑的路。 一条宽起来无边、窄起来惊心的路, 一条爬上去艰难、滑下去危险的路。 一条没有尽头、没有归宿的路, 一条没有路标、无处询问的路, 一条时时中断的路, 一条看不见的路? 但我决意走这条路, 因为它是一条真实的路。现在回想起来,这便是我走向文学之路最初的脚步了。 那年我在滇南,亚热带风味的大自然使我耳目一新。那些哈尼族人的大茅屋顶、傣族人的竹楼、苗族妇女艳丽的短裙,混在一片棕榈、芭蕉、竹丛、 雪花一样飘飞的木棉和蓝蓝的山影之中,令我感动不已。不知不觉又唤起我画画的欲望。我回到家,赶忙翻出搁放许久的纸笔墨砚,呆在屋里一连画了许多天,还拿出其中若干幅参加了美术展览。当时,一些朋友真怀疑我要重操旧业了。不,不,这仅仅像着了魔似的闹了一阵子而已。跟着,潜在心底的人物又开始浮现出来,日夜不宁地折磨我了。我便收拾起画具,抹净桌面, 摆上一叠空白的稿纸.
是啊,我之所以离开至今依然酷爱的绘画,中途易辙,改从写作生涯, 大概是受命运的驱使吧!这不单是个人的命运,也是民族、祖国、同时代人共同的命运所致。至于“命运”二字,我还不会解释,而只是深深感到它罢了。
2.又苦又甜的终身劳役
真正的文学和真正的恋爱一样,是在痛苦中追求幸福。 有人说我是文学的幸运儿,有人说我是福将,有人说我时运极佳,说这话的朋友们,自然还另有深意的潜台词。 我却相信,谁曾是生活的不幸者,谁就有条件成为文学的幸运儿;谁让生活的祸水一遍遍地洗过,谁就有可能成为看上去亮光光的福将。当生活把你肆意掠夺一番之后,才会把文学馈赠给你。文学是生活的苦果,哪怕这果子带着甜滋滋的味儿。我是在 10 年大动乱中成长起来的。生活是严肃的,它没戏弄我。因为没有坎坷的生活的路,没有磨难,没有牺牲,也就没有真正有力、有发现、有价值的文学。相反,我时常怨怪生活对我过于厚爱和宽恕, 如果它把我推向更深的底层,我可能会找到更深刻的生活真谛。在享乐与受苦中间,真正有志于文学的人,必定是心甘情愿地选定后者。因此,我又承认自己是幸运的。 这场大动乱和大变革,使社会由平面变成立体,由单一变成纷坛,在龟裂的表层中透出底色。底色往往是本色。江河湖海只有波掀浪涌时才显出潜在的一切。凡经历这巨变又大彻大悟的人,必定能得到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因为教训的价值并不低于成功的经验。我从这中间,学到了太平盛世一百年也未必能学到的东西。所以当我们拿起笔来,无需自作多情,装腔作势,为赋新诗强说愁。内心充实而饱满,要的只是简洁又准确的语言。我们似乎只 消把耳闻目见如实说出,就比最富有想象力的古代作家虚构出来的还要动人 心魄。而首先,我获得的是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并发现我所能用以尽责的是纸和笔。我把这责任注入笔管和胶囊里,笔的分量就重了;如果我再把这笔管里的一切倾泻在纸上——那就是我希望的、我追求的、我心中的文学。生活一刻不停地变化。文学追踪着它。 思想与生活,犹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从山坡上疾驰而下的马车,说不清是马拉着车,还是车推着马。作家需要伸出所有探索的触角和感受的触须,永远探入生活深处,与同时代人一同苦苦思求通往理想中幸福的明天之路。如果不这样做,高尚的文学就不复存在了。文学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又苦又甜的终身劳役。无怪乎常有人骂我傻瓜。不错,是傻瓜!这世上多半的事情,就是各种各样的傻子和呆子来做的。
3.文学——我的人生 追求文学的追求,是作家对于人生的追求。 寥廓的人生有如茫茫大漠,没有道路,更无向导,只在心里装着一个美好、遥远却看不见的目标。怎么走?不知道。在这漫长又艰辛的跋涉中,有 时会由于不辨方位而困惑;有时会因过于孤单而犹豫不前;有时自信心填满胸膛,气壮如牛;有时用拳头狠凿自己空空的脑袋。无论兴奋、自足、骄做, 还是灰心、自卑、后悔,一概都曾占据心头。情绪仿佛气候,时暖时寒;心 境好像天空,时明时暗。这是信念与意志中薄弱的部分搏斗。人生的每一步 都是在克服外界困难的同时,又在克服自我的障碍,才能向前跨出去。社会 的前途大家共同奋争,个人的道路还得自己一点点开拓。一边开拓,一边行走,至死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真正的人都是用自己的事业来追求人生价 值的。作家还要直接去探索这价值的含义。文学的追求,也是作家对于艺术的追求。 在艺术的荒原上,同样要经历找寻路途的辛苦。所有前人走过的道路,都是身后之路。只有在玩玩乐乐的旅游胜地,才有早已准备停当的轻车熟路。 严肃的作家要给自己的生活发现、创造适用的表达方式,严格地说,每一种 方式,只适合它特定的表达内容;另一种内容,还需要再去探求另一种新的方式。文学不允许雷同,无论与别人,还是与自己。作家连一句用过的精彩的格言都不能再在笔下重现,否则就有抄袭自己之嫌。 然而,超过别人不易,超过自己更难。一个作家凭仗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感受、发现以及美学见解,可以超过别人,这超过实际上也是一种区别。但他一旦亮出自己的面貌,若要区别自己,换一副嘴脸,就难上加难。因此, 大多数作家的成名作,便是他创作的峰巅,如果要超越这峰巅,就像使自己 站在自己肩膀上一样。有人设法变幻艺术形式,有人忙于充填生活内容。但 是,单靠艺术翻新,最后只能使作品变成轻飘飘又炫目的躯壳;急于从生活中捧取产儿,又非今夕明朝就能获得。艺术是个斜坡,中间站不住,不是爬上去就是滑下来。每个作家都要经历创作的苦闷期。有的从苦闷中走出来, 有的在苦闷中垮下去。任何事物都有局限,局限之外是极限,人力只能达到极限。反正迟早有一天,我必定会黔驴技穷,蚕老烛尽,只好自己模仿自己, 读者就会对我大叫一声:“老冯,你到此为止啦!”就像俄罗斯那句谚语: 老狗玩不了新花样。文坛的更迭就像大自然的淘汰一样无情,于是我整个身躯便划出一条不大美妙的抛物线,给文坛抛出来。这并没关系,只要我曾在那里边留下一点点什么,就知足了。 活着,却没白白的活着,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安慰。同时,如果我以一生的努力都未能给文学添上什么新东西,那将是我毕生最大的憾事!我会说我:一个笨蛋! 4.把自己化为作品
一个作家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想象力、发现力、感受力、洞察力、捕捉力、判断力;活跃的形象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尽可能庞杂的生活知识和尽可能全面的艺术素养;要巧、 要拙、要灵、要韧,要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心,要对千形万态事物所独具的细节异常敏感,要对形形色色人的音容笑貌、举止动念,抓得又牢又准;还要对这一切,最磅礴和最细微的,有形和无形的,运动和静止的,清晰繁杂和朦胧一团的,都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笔头有如湘绣艺人的针尖,布局有如拿破仑摆阵;手中仿佛真有魔法,把所有无生命的东西勾勒得活灵活现。还要感觉灵敏,情感饱满,境界丰富。作家内心是个小舞台,社会舞台的小模型,生活的一切经过艺术的浓缩,都在这里重演,而且它还要不断地变幻人 物、场景、气氛和情趣。作家的能力最高表现为,在这之上,创造出崭新的、 富有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人物。 我具备这其中多少素质?缺多少不知道,知道也没用。先天匮乏,后天无补。然而在文学艺术中,短处可以变化为长处,缺陷是造成某种风格的必备条件。左手书法家的字,患眼疾画家的画,哑嗓子的歌手所唱的沙哑而迷人的歌,就像残月如弓的美色不能为圆月所替代。不少缺乏宏篇巨制结构能力的作家,成了机巧精致的短篇大师。没有一个条件齐全的作家,却有各具优长的艺术。作家还要有种能耐,即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自己的气质成为艺术的特色,在成就了艺术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认识自己并不比认识世界容易。作家可以把世人看得一清二楚,对自己往往糊糊涂涂,并不清醒。我写了各种各样的作品,至今不知哪一种属于我自己的。有的偏于哲理,有的侧重抒情,有的伤感,有的戏谑,我竟觉得都是自己——伤感才是我的气质?快乐才是我的化身?我是深思还是即兴的? 我怎么忽而古代忽而现代?忽而异国情调忽而乡土风味?我好比瞎子摸象, 这一下摸到坚实粗壮的腿,另一下摸到又大又软的耳朵,再一下摸到无比锋利的牙。哪个都像我,哪个又不是。有人问我风格,我笑着说:这不是我关心的事。我全力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读者。风格不仅仅是作品的外貌。它是复杂又和谐的一个整体。它像一个人,清清楚楚,实实在在地存在,又难以明明白白说出来。作家在作品中除去描写的许许多多生命,还有一个生命,就是作家自己。风格是作家的气质,是活脱脱的生命的气息,是可以感觉到的一个独个灵魂及其特有的美。 于是,作家就把他的生命化为一本本书。到了他生命完结那天,他写的这些跳动着心、流动着情感、燃烧着爱憎和散发着他独特气质的书,仍像作家本人一样留在世上。如果作家留下的不是自己,不是他真切感受到的生活, 不是创造而是仿造,那自然要为后世甚至现世所废弃了。 作家要肯把自己交给读者。写的就是想的,不怕自己的将来可能反对自己的现在。拿起笔来的心境有如虔诚的圣徒,圣洁又坦率。思想的法则是纯正,内容的法则是真实,艺术的法则是美。不以文章完善自己,宁愿否定和推翻自己而完善艺术。作家批判世界需要勇气,批判自己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读者希望在作品上看到真实却不一定完美的人物,也愿意看到真切却可能是自相矛盾的作家。在舍弃自己的一切之后,文学便油然诞生。就像太阳在燃烧自己时才放出光明。 如果作家把自己化为作品,作品上的署名,就像身上的肚脐儿,可有可无,完全没用,只不过在习惯中,没有这姓名不算一个齐全的整体罢了。——这是句笑话。我是说,作家不需要在文学之外享受什么了。这便是我心中的文学!
5.寻找心的出路 我能干许多种事,干得都不错。干这些事时我都轻松快活,如果我挑一样干,保管都能出色。所以我说,我写作并非自愿,是出于无奈。我还说, 写作是人生最苦的事。 在我没动过稿纸钢笔那时,我画画。可是全国人在受难,我也受难。时时感到别人的泪别人的血滴在我心上。有时我的心承受不了,就画,拿如梦的山如烟的树如歌的溪水抚慰自己。渐渐我觉得自己熟悉的方式那样软弱无力。现在则十分明白,我所需要的是清醒,并不是迷醉。心里消化不了的东西必需释放出来才得安宁。有一次我悄悄写一个故事,写一个青年在政治高压下被迫与自己的母亲断绝关系,因而酿成悲剧而深深忏悔。这小说原稿我早烧掉,但我头一次尝到全部身心颤动抖动冲动时的快感,感受到以写作表达的深刻的幸福,发现到只有写作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内心要求。我想,这大概就是我写作生涯的开始。写作不开端于一部什么处女作,而开端于发现自己被幽闭被困扰被抑制的内心的出路。有如钻出笼的鸟儿的无限畅快,有 如奔泻的江口的无比酣放。写作来自于沉重的心,写作是这心的出路。 我也问自己,什么时候搁笔不再写了? 除非我的心平静了。它只要还有一点点不安,就非写不可。 我前边说,我什么都能干。其实不对,其实我很笨,因为我找不到其它方式更能倾尽我的心。
6.我非画家 偶尔画兴忽发,改书桌为画案,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笔墨纸砚,友人问我, 还能如先前那样随心所欲么? 我曾有志于绘画,并度过 15 年的丹青生涯,后迫于“文革”巨创,欲为民族记录心灵历程,遂改道易辙,步入了陌生的文坛。然而,叫我离开绘画又何其困难。 画者练就了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 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画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问,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 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 而是心中向往的画,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 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文学的思维也包含着绘画的思维。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无论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需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绘画,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 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绘画是用笔墨写作,画中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 墨,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同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 一阙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 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 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态又有何异?在一种艺术里呆久了,易生麻木,今人称之为:感觉疲劳。自己创造的,愈有魅力,愈束缚自己。与之疏远一段时间,相隔一段距离,反而能更好地 感觉它;艺术的表现欲望,压抑它反倒能成全它。这样,每每写乏了,开砚捉笔,展纸于案,皎白一张纸上好似布满神经,锋毫触之,敏感异常,仿佛 指尖碰到恋人的手臂,这才是绘画的最佳状态。放笔纵墨,久抑心中的形象 便化做有情感、有呼吸、有灵魂的活命,活脱脱呈现出来。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我为文,更多追求前者;我作画,更多尽其后者。 至于画风画法,欲言无多,一任自然则已。风格是一种气质,或是一种生命状态。风格无法追求,只有听任生命气质的充分发挥。若以技法立风格,匠也。 友人说,我还是不愿意你成为画家。我笑而不答。画家这两个字,对于绘画本身从无帮助。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呵!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他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 长篇小说,在那上千页稿纸的最末一行划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一杯的喜悦吗?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出现了;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出现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进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划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化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我说的是这种句号。
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现。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的那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和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堕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情愿给自己划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划个句号,休止了自己。因而,我害怕句号。 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于神经质的警惕。警觉它、监视它、打击它和超越它。 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需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堕性和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无论在人生与艺术的道路上,每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
既然本书皆“自白”性话语,这里便把这些解题的文字,做为序言。 冯骥才1996 年 3 月
我是冯骥才
一、心灵的自白
1.命运的驱使 这是我踏上文学之路时最初的足迹。它一片凌乱、深深浅浅、反反复复, 仿佛带着那样多的不情愿、被迫和犹豫不决? 这究竟为了什么? 1966 年的大狂乱到来之前,我的世界有如风暴前的海面,它没有丝毫预 感,没察觉任何先兆,在一片出奇的静谧里,暖意的阳光躺在我柔软的、层层皱褶一般的、有节奏的生活波浪上。那时我才 20 多岁!我热爱着艺术。我是肖邦、柴可夫斯基、贝多芬最驯顺的俘虏;我常常一个人在屋里高声背诵《长恨歌》、《蜀道难》和普希金的《致大海》;最后,我终于以一种为美而献身的精神,决意把一生的时光,都溶进调色盘里。那雨中的船、枝上的鸟、泥土中的小花小草、薄暮溟溟中一张张模糊而有生气的脸,把我牢牢地固着在画架前,再也没有想到与它分开。
然而,1966 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动乱就像一个无法抗拒、从天而降的重锤,把我的世界砸得粉碎。一夜之间,千万人的命运发生骤变;千万个家庭演出了在书本里都不曾见过的怪诞离奇的悲剧。对于我,平时所留意的人的面容姿态、动作变得毫无意义;摆在眼前的,是在翻来覆去的政治风浪里淘洗出来的一颗颗赤裸裸的心。它们无形地隐藏在人身上最不易发现的地方。 有的比宝石还美,有的比魔怪还丑,世上再没有人与人、心与心的差距更为遥远的了。为了在这刀丛般的人事纠葛中间生存,现实逼着我百倍地留意、 提防、躲闪;于是,往日那些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美梦一般流散了。天津海河边有个地方叫做挂甲寺。夏天里,偶然会有人游泳不慎淹死了,就被拖到岸边,等家人来认领。但在这期间,几乎天天都有人投河自尽,给人们用绑着铁钩的长杆勾上来,一排排陈列着。原有的两张席不够用,有的便露着不堪一睹的面孔。有老者、有青年、有腰间捆着婴儿一同殉难的妇女。 我直怔怔望着这些下狠心毁掉自己的人,心想他们必有许多隐忍在心、难以抗拒的苦痛。还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悬梁自尽的人蹬倒的椅面上留着很多徘徊不定的脚印,我的心颤栗了??每每此时,我便不自觉地虚构起他们生前的故事;当然这可能是与他们完全无关的虚构,但我平日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万干感受却自然而然地向虚构的故事中聚拥而来。当故事形成、在心里 翻腾不已时,我便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开始,我只是把这些故事讲给至亲好友们听。为了安全,我把故事中的人物、地点、社会背景全换成外国的,当做一个旧的外国小说或电影故事。 我的许多亲友听过这些故事。在文化一片空白的当时,他们以听我的故事为快事。我却以讲故事来发泄表现欲,排遣郁结心中的情感。我哪里知道,这就是我后来一些作品的雏型。
一个夜晚,外边刮着冷风。一位许久未见的老朋友突然跑到我家来。他不等我说什么,便一口气讲了他长长一段奇特的遭遇。我听着,流下泪,夹在手指间的烟卷灭了也不知道。这位朋友讲述他的遭遇时,带着一种神经质的冲动,我真担心他回去后会做出什么不够冷静而可怕的事来。他讲完了, 忽然用激动得发颤的声音问我: “你说,将来的人会不会知道咱们这种生活?这种处境?如果总这样下去不变,再过几十年,现在活着的人都死了,还不就得靠后来的作家瞎编? 你说,现在有没有人把这些事写下来?那就得冒着生命的危险呀!不过,这对于将来的人总是有价值的, 那是怎样一个时代呀!
我们都沉默了。烟碟里未熄的烟蒂冒着丝一般的烟缕,在昏黄的灯光里萦回缭绕。似乎我俩都顺着他这番话思索下去?从此,我便产生了动笔写的念头。 我把自己锁在屋里,偷偷写起来,只要有人叩门,我立即停笔,并把写了字的纸东藏西掖。这片言只语要是被人发现,就会毁了自己,甚至家破人亡,不堪设想。每每运动一来,我就把这些写好的东西埋藏在院子的砖块下边、塞在楼板缝里,或者一层层粘起来,外边糊上宣传画片,做为掩蔽,以便将来有用时拿温水泡了再一张张揭出来. 但藏东西的人总觉得什么地方都不稳妥。一度,我把这些稿子卷成卷儿,塞进自行车的横梁管儿里。这车白天就放在单位里,单位整天闹着互相查找“敌情线索”。我总觉得会有人猛扑过去从车管儿里把稿子掏出来。不安整天折磨着我。终于我把稿子悄悄弄出来,用火点着烧了。心里立刻平静下来,跟着而来的却是茫然和沮丧。 以后,我一发有了抑制不住的写的冲动时,便随写随撕碎,扔在厕所里冲掉; 冬天我守着炉子写,写好了,轻轻读给自己听,读到自己也受感动时便再重读几遍,最后却只能恋恋不舍地投进火炉里。当辗转的火舌把一张张浸着心血的纸舔成薄薄的余灰时,我的心仿佛被灼热的火舌刺穿了。在望不见彼岸的漫长征途上,谁都有过踌躇不前的步履。这是无效劳动,滥用精力啊!写了不能发表,又不能给任何人看,还收留不住,有什么用? 多么傻气的做法!多么愚蠢的冲动!多么无望的希望!而我最痛苦的就是在这种忽然理智和冷静下来,否定自己行为的价值的时候。我必须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充实自己。我发现,我是有良心的,我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是悄悄地为祖国的将来做一点点事呀!我还是有艺术良心的,没有为了追求利禄而去写迎合时尚、违心的文字。我珍爱文学,不会让任何不良的私欲而玷污了它? 这样,我便再不毁掉自己笔下的每一张纸了。我下了决心,我干我的。不管将来如何,不管光明多么遥远,不管路途中间会多么艰辛和寂寞,会有多高的阻障,会出现怎样意外的变故。我至今还保存一首诗。是当时自己写给自己的。诗名叫《路》:人们自己走自己的路,谁也不管谁, 我却选定这样一条路—— 一条时而欢欣、时而痛苦的路, 一条充满荆辣、布满沟堑的路。 一条宽起来无边、窄起来惊心的路, 一条爬上去艰难、滑下去危险的路。 一条没有尽头、没有归宿的路, 一条没有路标、无处询问的路, 一条时时中断的路, 一条看不见的路? 但我决意走这条路, 因为它是一条真实的路。现在回想起来,这便是我走向文学之路最初的脚步了。 那年我在滇南,亚热带风味的大自然使我耳目一新。那些哈尼族人的大茅屋顶、傣族人的竹楼、苗族妇女艳丽的短裙,混在一片棕榈、芭蕉、竹丛、 雪花一样飘飞的木棉和蓝蓝的山影之中,令我感动不已。不知不觉又唤起我画画的欲望。我回到家,赶忙翻出搁放许久的纸笔墨砚,呆在屋里一连画了许多天,还拿出其中若干幅参加了美术展览。当时,一些朋友真怀疑我要重操旧业了。不,不,这仅仅像着了魔似的闹了一阵子而已。跟着,潜在心底的人物又开始浮现出来,日夜不宁地折磨我了。我便收拾起画具,抹净桌面, 摆上一叠空白的稿纸.
是啊,我之所以离开至今依然酷爱的绘画,中途易辙,改从写作生涯, 大概是受命运的驱使吧!这不单是个人的命运,也是民族、祖国、同时代人共同的命运所致。至于“命运”二字,我还不会解释,而只是深深感到它罢了。
2.又苦又甜的终身劳役
真正的文学和真正的恋爱一样,是在痛苦中追求幸福。 有人说我是文学的幸运儿,有人说我是福将,有人说我时运极佳,说这话的朋友们,自然还另有深意的潜台词。 我却相信,谁曾是生活的不幸者,谁就有条件成为文学的幸运儿;谁让生活的祸水一遍遍地洗过,谁就有可能成为看上去亮光光的福将。当生活把你肆意掠夺一番之后,才会把文学馈赠给你。文学是生活的苦果,哪怕这果子带着甜滋滋的味儿。我是在 10 年大动乱中成长起来的。生活是严肃的,它没戏弄我。因为没有坎坷的生活的路,没有磨难,没有牺牲,也就没有真正有力、有发现、有价值的文学。相反,我时常怨怪生活对我过于厚爱和宽恕, 如果它把我推向更深的底层,我可能会找到更深刻的生活真谛。在享乐与受苦中间,真正有志于文学的人,必定是心甘情愿地选定后者。因此,我又承认自己是幸运的。 这场大动乱和大变革,使社会由平面变成立体,由单一变成纷坛,在龟裂的表层中透出底色。底色往往是本色。江河湖海只有波掀浪涌时才显出潜在的一切。凡经历这巨变又大彻大悟的人,必定能得到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因为教训的价值并不低于成功的经验。我从这中间,学到了太平盛世一百年也未必能学到的东西。所以当我们拿起笔来,无需自作多情,装腔作势,为赋新诗强说愁。内心充实而饱满,要的只是简洁又准确的语言。我们似乎只 消把耳闻目见如实说出,就比最富有想象力的古代作家虚构出来的还要动人 心魄。而首先,我获得的是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并发现我所能用以尽责的是纸和笔。我把这责任注入笔管和胶囊里,笔的分量就重了;如果我再把这笔管里的一切倾泻在纸上——那就是我希望的、我追求的、我心中的文学。生活一刻不停地变化。文学追踪着它。 思想与生活,犹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从山坡上疾驰而下的马车,说不清是马拉着车,还是车推着马。作家需要伸出所有探索的触角和感受的触须,永远探入生活深处,与同时代人一同苦苦思求通往理想中幸福的明天之路。如果不这样做,高尚的文学就不复存在了。文学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又苦又甜的终身劳役。无怪乎常有人骂我傻瓜。不错,是傻瓜!这世上多半的事情,就是各种各样的傻子和呆子来做的。
3.文学——我的人生 追求文学的追求,是作家对于人生的追求。 寥廓的人生有如茫茫大漠,没有道路,更无向导,只在心里装着一个美好、遥远却看不见的目标。怎么走?不知道。在这漫长又艰辛的跋涉中,有 时会由于不辨方位而困惑;有时会因过于孤单而犹豫不前;有时自信心填满胸膛,气壮如牛;有时用拳头狠凿自己空空的脑袋。无论兴奋、自足、骄做, 还是灰心、自卑、后悔,一概都曾占据心头。情绪仿佛气候,时暖时寒;心 境好像天空,时明时暗。这是信念与意志中薄弱的部分搏斗。人生的每一步 都是在克服外界困难的同时,又在克服自我的障碍,才能向前跨出去。社会 的前途大家共同奋争,个人的道路还得自己一点点开拓。一边开拓,一边行走,至死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真正的人都是用自己的事业来追求人生价 值的。作家还要直接去探索这价值的含义。文学的追求,也是作家对于艺术的追求。 在艺术的荒原上,同样要经历找寻路途的辛苦。所有前人走过的道路,都是身后之路。只有在玩玩乐乐的旅游胜地,才有早已准备停当的轻车熟路。 严肃的作家要给自己的生活发现、创造适用的表达方式,严格地说,每一种 方式,只适合它特定的表达内容;另一种内容,还需要再去探求另一种新的方式。文学不允许雷同,无论与别人,还是与自己。作家连一句用过的精彩的格言都不能再在笔下重现,否则就有抄袭自己之嫌。 然而,超过别人不易,超过自己更难。一个作家凭仗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感受、发现以及美学见解,可以超过别人,这超过实际上也是一种区别。但他一旦亮出自己的面貌,若要区别自己,换一副嘴脸,就难上加难。因此, 大多数作家的成名作,便是他创作的峰巅,如果要超越这峰巅,就像使自己 站在自己肩膀上一样。有人设法变幻艺术形式,有人忙于充填生活内容。但 是,单靠艺术翻新,最后只能使作品变成轻飘飘又炫目的躯壳;急于从生活中捧取产儿,又非今夕明朝就能获得。艺术是个斜坡,中间站不住,不是爬上去就是滑下来。每个作家都要经历创作的苦闷期。有的从苦闷中走出来, 有的在苦闷中垮下去。任何事物都有局限,局限之外是极限,人力只能达到极限。反正迟早有一天,我必定会黔驴技穷,蚕老烛尽,只好自己模仿自己, 读者就会对我大叫一声:“老冯,你到此为止啦!”就像俄罗斯那句谚语: 老狗玩不了新花样。文坛的更迭就像大自然的淘汰一样无情,于是我整个身躯便划出一条不大美妙的抛物线,给文坛抛出来。这并没关系,只要我曾在那里边留下一点点什么,就知足了。 活着,却没白白的活着,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安慰。同时,如果我以一生的努力都未能给文学添上什么新东西,那将是我毕生最大的憾事!我会说我:一个笨蛋! 4.把自己化为作品
一个作家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想象力、发现力、感受力、洞察力、捕捉力、判断力;活跃的形象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尽可能庞杂的生活知识和尽可能全面的艺术素养;要巧、 要拙、要灵、要韧,要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心,要对千形万态事物所独具的细节异常敏感,要对形形色色人的音容笑貌、举止动念,抓得又牢又准;还要对这一切,最磅礴和最细微的,有形和无形的,运动和静止的,清晰繁杂和朦胧一团的,都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笔头有如湘绣艺人的针尖,布局有如拿破仑摆阵;手中仿佛真有魔法,把所有无生命的东西勾勒得活灵活现。还要感觉灵敏,情感饱满,境界丰富。作家内心是个小舞台,社会舞台的小模型,生活的一切经过艺术的浓缩,都在这里重演,而且它还要不断地变幻人 物、场景、气氛和情趣。作家的能力最高表现为,在这之上,创造出崭新的、 富有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人物。 我具备这其中多少素质?缺多少不知道,知道也没用。先天匮乏,后天无补。然而在文学艺术中,短处可以变化为长处,缺陷是造成某种风格的必备条件。左手书法家的字,患眼疾画家的画,哑嗓子的歌手所唱的沙哑而迷人的歌,就像残月如弓的美色不能为圆月所替代。不少缺乏宏篇巨制结构能力的作家,成了机巧精致的短篇大师。没有一个条件齐全的作家,却有各具优长的艺术。作家还要有种能耐,即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自己的气质成为艺术的特色,在成就了艺术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认识自己并不比认识世界容易。作家可以把世人看得一清二楚,对自己往往糊糊涂涂,并不清醒。我写了各种各样的作品,至今不知哪一种属于我自己的。有的偏于哲理,有的侧重抒情,有的伤感,有的戏谑,我竟觉得都是自己——伤感才是我的气质?快乐才是我的化身?我是深思还是即兴的? 我怎么忽而古代忽而现代?忽而异国情调忽而乡土风味?我好比瞎子摸象, 这一下摸到坚实粗壮的腿,另一下摸到又大又软的耳朵,再一下摸到无比锋利的牙。哪个都像我,哪个又不是。有人问我风格,我笑着说:这不是我关心的事。我全力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读者。风格不仅仅是作品的外貌。它是复杂又和谐的一个整体。它像一个人,清清楚楚,实实在在地存在,又难以明明白白说出来。作家在作品中除去描写的许许多多生命,还有一个生命,就是作家自己。风格是作家的气质,是活脱脱的生命的气息,是可以感觉到的一个独个灵魂及其特有的美。 于是,作家就把他的生命化为一本本书。到了他生命完结那天,他写的这些跳动着心、流动着情感、燃烧着爱憎和散发着他独特气质的书,仍像作家本人一样留在世上。如果作家留下的不是自己,不是他真切感受到的生活, 不是创造而是仿造,那自然要为后世甚至现世所废弃了。 作家要肯把自己交给读者。写的就是想的,不怕自己的将来可能反对自己的现在。拿起笔来的心境有如虔诚的圣徒,圣洁又坦率。思想的法则是纯正,内容的法则是真实,艺术的法则是美。不以文章完善自己,宁愿否定和推翻自己而完善艺术。作家批判世界需要勇气,批判自己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读者希望在作品上看到真实却不一定完美的人物,也愿意看到真切却可能是自相矛盾的作家。在舍弃自己的一切之后,文学便油然诞生。就像太阳在燃烧自己时才放出光明。 如果作家把自己化为作品,作品上的署名,就像身上的肚脐儿,可有可无,完全没用,只不过在习惯中,没有这姓名不算一个齐全的整体罢了。——这是句笑话。我是说,作家不需要在文学之外享受什么了。这便是我心中的文学!
5.寻找心的出路 我能干许多种事,干得都不错。干这些事时我都轻松快活,如果我挑一样干,保管都能出色。所以我说,我写作并非自愿,是出于无奈。我还说, 写作是人生最苦的事。 在我没动过稿纸钢笔那时,我画画。可是全国人在受难,我也受难。时时感到别人的泪别人的血滴在我心上。有时我的心承受不了,就画,拿如梦的山如烟的树如歌的溪水抚慰自己。渐渐我觉得自己熟悉的方式那样软弱无力。现在则十分明白,我所需要的是清醒,并不是迷醉。心里消化不了的东西必需释放出来才得安宁。有一次我悄悄写一个故事,写一个青年在政治高压下被迫与自己的母亲断绝关系,因而酿成悲剧而深深忏悔。这小说原稿我早烧掉,但我头一次尝到全部身心颤动抖动冲动时的快感,感受到以写作表达的深刻的幸福,发现到只有写作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内心要求。我想,这大概就是我写作生涯的开始。写作不开端于一部什么处女作,而开端于发现自己被幽闭被困扰被抑制的内心的出路。有如钻出笼的鸟儿的无限畅快,有 如奔泻的江口的无比酣放。写作来自于沉重的心,写作是这心的出路。 我也问自己,什么时候搁笔不再写了? 除非我的心平静了。它只要还有一点点不安,就非写不可。 我前边说,我什么都能干。其实不对,其实我很笨,因为我找不到其它方式更能倾尽我的心。
6.我非画家 偶尔画兴忽发,改书桌为画案,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笔墨纸砚,友人问我, 还能如先前那样随心所欲么? 我曾有志于绘画,并度过 15 年的丹青生涯,后迫于“文革”巨创,欲为民族记录心灵历程,遂改道易辙,步入了陌生的文坛。然而,叫我离开绘画又何其困难。 画者练就了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 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画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问,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 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 而是心中向往的画,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 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文学的思维也包含着绘画的思维。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无论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需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绘画,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 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绘画是用笔墨写作,画中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 墨,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同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 一阙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 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 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态又有何异?在一种艺术里呆久了,易生麻木,今人称之为:感觉疲劳。自己创造的,愈有魅力,愈束缚自己。与之疏远一段时间,相隔一段距离,反而能更好地 感觉它;艺术的表现欲望,压抑它反倒能成全它。这样,每每写乏了,开砚捉笔,展纸于案,皎白一张纸上好似布满神经,锋毫触之,敏感异常,仿佛 指尖碰到恋人的手臂,这才是绘画的最佳状态。放笔纵墨,久抑心中的形象 便化做有情感、有呼吸、有灵魂的活命,活脱脱呈现出来。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我为文,更多追求前者;我作画,更多尽其后者。 至于画风画法,欲言无多,一任自然则已。风格是一种气质,或是一种生命状态。风格无法追求,只有听任生命气质的充分发挥。若以技法立风格,匠也。 友人说,我还是不愿意你成为画家。我笑而不答。画家这两个字,对于绘画本身从无帮助。
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
《人间词话》之十二
【周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唯“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二语乎?】 周济(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晚号止庵,荆溪人。清代常州派重要词论家、词人。 踏莎行 吴文英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尤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 吴文英的词可谓变幻万千,难以捉摸,理解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的词跳跃性极大,有时候完全没有清晰的条理和脉络可循,只看上阙,永远猜不到下阙会如何写。张炎批评他的词说:“如七宝楼台,眩人耳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这个评得未免过于武断。吴文英的词言辞优美,宛如颗颗珠玉散落在前,但事实上,珠玉看似散乱,但是却被一根红线串起,成为完整的艺术品。吴文英就像一个极具天资的孩童,他只管按照自己的方式用跳跃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管人家的思维是否会和自己一样。读他的词,也要将自己当作一个孩童,任那种情绪牵引着你走,不要考虑太多些衔接和过渡,因为那种情绪始终如一,情绪就是串起全词的那根红线。品他的词,其实就是品一种蕴含在词里面的情绪和感受。大凡后世的较为出名的词评家,都不屑于他这种写法。这很正常,因为历来词的写作讲求章法、句法、字法,在运意布局方面要求脉络清楚、前后连贯、层次井然。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的定式,很难接受这么出格的表达方式,比如张炎,比如老王,都不能接受这种写法。也许可以这么说,吴文英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朦胧派词人。
吴文英的这首《踏莎行》有很多种方式理解,正着理解也好,反着理解也好,最终所表达出来的感受却是一样的,这种感受一直贯穿词的始终。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尤带脂香浅。”乍一看,还以为是在读《花间词》里的温庭筠了。薄绡轻笼着莹润的玉肌,罗扇半掩着檀红的樱唇,衣袖的花边散发出淡淡香气,真是像极了温词。随后的一句“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写小憩初起的伊人,舞裙空置,云鬓散乱,应是深愁婉转,无心歌舞。上阙句句写实,佳人如在眼前。下阙“午梦千山,窗阴一箭。”笔锋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折。原来,玉人不在眼前,而是在午梦之中。“窗阴一箭”是指时间之短,窗前日影移一箭之地的时间,午梦却忽然已恍在千山之外。这句颇有“一枕黄粱”的意味,更加突出了午梦初回的怅惘与迷思。“香瘢新褪红丝腕”,这一句再次把人的思绪拉回梦境,回想梦中佳人的手腕因为消瘦而显现出来的丝带的勒痕,真是我见尤怜,不忍猝醒。最后一句“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实写眼前之景,“隔江”一句绝佳,和前面《蒹葭》中佳人可望不可及的那种韵致几乎同出一辙。“隔”字在这里用到了极致,既写出了眼前飘缈迷离的景象,又凸显了一种怅惘若失的情结。本已情思迷惘,恍见伊人宛在,更兼雨声迷离,江阔水远,不由得愁怨顿生,追思无极。 “愁怨”一作“秋怨”,亦通。但这里“艾枝”、腕上“香瘢”都写明是端午时节(旧时端午有系红丝线避邪之俗),应当还是以“愁怨”略好。 这首词上阙写梦境,笔笔写实;最后一句写实景,却显得恍惚朦胧。以实笔写虚境,以虚笔写实景,全词显得亦真亦幻,曲致迷离。这也正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梦窗词始终带有这种缥缈迷离的朦胧意味,这才是“水光云影,摇荡绿波”之所指。老王虽然还算欣赏“隔江”之句,却没有体会到周济评词的真正含义。 最后补充一下。这首词据说是吴文英端午怀姬之作,但是词有千面,也不一定就要这样理解。假如把这首词里当成一首怨妇词,把“午梦千山”之人换成女主人公,理解起来也一样,甚至更加合情合理。上阙写女主人公小憩初醒的仪态,下阙写她梦醒之后,却见“香瘢新褪红丝腕”,相思几回瘦几回,不经意间却见 “隔江人在雨声中”,不由得“晚风菰叶生愁怨”了。初醒时隔江听雨,似在梦境,却又真切,这意境亦是极妙。全词浑然一体,也更易理解。
吴文英的这首《踏莎行》有很多种方式理解,正着理解也好,反着理解也好,最终所表达出来的感受却是一样的,这种感受一直贯穿词的始终。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尤带脂香浅。”乍一看,还以为是在读《花间词》里的温庭筠了。薄绡轻笼着莹润的玉肌,罗扇半掩着檀红的樱唇,衣袖的花边散发出淡淡香气,真是像极了温词。随后的一句“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写小憩初起的伊人,舞裙空置,云鬓散乱,应是深愁婉转,无心歌舞。上阙句句写实,佳人如在眼前。下阙“午梦千山,窗阴一箭。”笔锋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折。原来,玉人不在眼前,而是在午梦之中。“窗阴一箭”是指时间之短,窗前日影移一箭之地的时间,午梦却忽然已恍在千山之外。这句颇有“一枕黄粱”的意味,更加突出了午梦初回的怅惘与迷思。“香瘢新褪红丝腕”,这一句再次把人的思绪拉回梦境,回想梦中佳人的手腕因为消瘦而显现出来的丝带的勒痕,真是我见尤怜,不忍猝醒。最后一句“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实写眼前之景,“隔江”一句绝佳,和前面《蒹葭》中佳人可望不可及的那种韵致几乎同出一辙。“隔”字在这里用到了极致,既写出了眼前飘缈迷离的景象,又凸显了一种怅惘若失的情结。本已情思迷惘,恍见伊人宛在,更兼雨声迷离,江阔水远,不由得愁怨顿生,追思无极。 “愁怨”一作“秋怨”,亦通。但这里“艾枝”、腕上“香瘢”都写明是端午时节(旧时端午有系红丝线避邪之俗),应当还是以“愁怨”略好。 这首词上阙写梦境,笔笔写实;最后一句写实景,却显得恍惚朦胧。以实笔写虚境,以虚笔写实景,全词显得亦真亦幻,曲致迷离。这也正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梦窗词始终带有这种缥缈迷离的朦胧意味,这才是“水光云影,摇荡绿波”之所指。老王虽然还算欣赏“隔江”之句,却没有体会到周济评词的真正含义。 最后补充一下。这首词据说是吴文英端午怀姬之作,但是词有千面,也不一定就要这样理解。假如把这首词里当成一首怨妇词,把“午梦千山”之人换成女主人公,理解起来也一样,甚至更加合情合理。上阙写女主人公小憩初醒的仪态,下阙写她梦醒之后,却见“香瘢新褪红丝腕”,相思几回瘦几回,不经意间却见 “隔江人在雨声中”,不由得“晚风菰叶生愁怨”了。初醒时隔江听雨,似在梦境,却又真切,这意境亦是极妙。全词浑然一体,也更易理解。
论梦窗词气味描写的艺术
南宋词人吴文英擅长描绘气味,他在词中所写的酸、腥气味,给予读者强烈的嗅觉刺激。他的香味描写更多也更出色。他在写香时融入情感意绪,将嗅觉与其它官能沟通,妥帖地化用与香相关的典故。在描写所爱女子身上的香味时,吴文英往往以无理之笔见其痴情,营造出亦真亦幻、迷离惝恍而略带神秘性的意境,表现出他与苏杭二姬高雅情趣的契合与挚爱心灵的交融,在飘渺的感伤与梦幻的凄楚中使读者获得温馨的美感。杰出的气味描写艺术,使梦窗词呈现出一种“芬菲铿丽”之美。
当代作家莫言说:“我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我认为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能让自己的书充满气味的作家是好的作家,能让自己的书充满独特气味的作家是最好的作家。①”莫言强调嗅觉描写的见解,对于提高文学创作的艺术水平很有价值;而他“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的心得,相信许多读者也都有过体会。读过《静静的顿河》的人,几乎都不能忘记肖洛霍夫笔下顿河岸边弥漫的潮腐气息和大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野花和泥土的浓烈气味;而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人,也一定会随小说主人公班吉以不可思议的嗅觉能力嗅到凯蒂身上那股“树的香味”,感受到“衣服在空中飘动的气味”乃至“‘死'的气味”。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天才诗人李贺喜爱并善于描写嗅觉,这早已成为唐诗研究者的共识;南宋典雅派词人吴文英同样喜爱并善于描写嗅觉,但至今尚未引起宋词研究界的关注。因此,我们撰写此文,对梦窗词所描绘的独特气味及其表现艺术作专题探讨。
一
梦窗词里洋溢着“酸”、“腥”、“香”等多种多样的气味。先说酸味。《玉烛新?花穿帘隙透》词云:“素纨乍试,还忆是、绣懒思酸时候。”这是回忆他的爱妾有妊时慵懒而喜吃酸食的情状。《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箭径酸风射眼”,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东关酸风射眸子”句,抒写词人游苏州灵岩时所触发的吊古伤今情怀。《浪淘沙?绿树越溪湾》云“别味带生酸”,这是借杨梅的酸味摹写离情的苦涩。以上三处酸味的描写,有实有虚、有真有幻,生动地渲染出词人酸涩愁苦的情意。满纸酸味,读之可闻可感。
“腥”味难闻,为一般人所不喜,故而很少能进入诗词的美境之中。但对气味的好恶,往往又因人而异。女作家张爱玲曾真率地表示:“别人不喜欢的我都喜欢,雾的轻微的霉气,雨打湿的灰尘,葱蒜,廉价的香水。像汽油,有人闻见了要头昏,我却特意要坐在汽车夫旁边,或是走到汽车后面,等它开动的时候‘布布布'放气。”②吴文英也是一位喜欢品味一般人所不喜欢的气味的“怪”人,多次把浓烈刺鼻的“腥”味描写入词。梦窗词写到的腥味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生于水滨的花木特有的气味。《琐窗寒?绀缕堆云》:“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此词题为咏玉兰,实际是怀人之作。“蛮腥未洗”,“蛮”是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腥”指兰生水滨所特有的水腥味;“蛮腥”指前几句所说的“湘水鲛宫之娣”汜人,喻指苏姬;“未洗”,钱鸿瑛先生认为隐喻当时苏姬保持着“少女未涉世的纯真”③,解释精当。在这里,吴文英借玉兰特别的水腥气味,一笔便表现出吴越女子纯洁如兰的气质,可谓灵心妙想。二是水生动物特有的气味。《瑞龙吟?大溪面》:“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这首词描绘德清县清明竞渡的热闹景象。词人把扬旗擂鼓、冲涛疾进的龙舟比喻为飞腾的巨蛟,它们的鳞甲被东风掀起的寒波溅湿,喷礴出一股腥膻味道,刺人眼鼻,撼人心魄。又如《瑶华?秋风采石》写道:“冰澌细响长桥,荡波底蛟腥,不霜锷。”本词题为“戏虞宜兴”,所以词人反用《晋书?周处传》所载宜兴人周处斩长桥之蛟的典故切题,写宜兴的故事和景物。周处斩蛟除害之典,不知有多少次被诗人们运用过,但唯有嗅觉超人的吴文英,才别出心裁地用这个典故营构出带腥膻味的意象,让波底蛟腥,扑面而来。三是花和脂粉的腥腻气味。《高阳台?帆落回潮》是吴文英过种山祭吊越大夫文种的作品。他感叹文种助越王勾践灭吴,有大功于国,却被勾践杀害的历史悲剧,寓含着对南宋国势式微的深忧。上片结拍云:“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意谓文种墓畔岩上的闲草野花最是无情,它们当年渗透了文种的碧血,历经千年,腥气至今还染出春愁。词人着意捕捉这永不消散的血色腥氛,用一个“染”字把具象的“腥”与抽象的“愁”焊接在一起。这新奇精警的句子,营造出一种荒竦悲怆的意境,强烈地表达出词人的悲愤之情,真是著一“腥”字而境界全出!再如《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的“腻水染花腥”句,化用唐人杜牧《阿房宫赋》的“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意谓当年西施在馆娃宫中洗妆的脂水流到山下的采香泾里,竟使水边野花都染上了脂粉的腥腻气味。这一笔写花之腥味,奇谲幽丽,点活了久远的历史陈迹,使之可见、可触、可嗅,表达了对“残霸”夫差奢侈淫逸导致亡国的冷隽嘲讽。触目惊心之余,又让人掩卷深思。
吴文英描写酸腥气味的词句并不很多,却能在特异的气味描写中显示出神奇的想象,强烈地刺激读者的视觉、嗅觉,给他的作品涂染上瑰奇谲怪的色彩,使他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二
吴文英写得更多更妙的是香味。据不完全统计,今存340首梦窗词,“香”字凡239见(不包括标题),加上以“馥”、“薰”、“芳”、“麝”和“花气”等字眼写香味而未出“香”字的20多处,梦窗词写香味总计将近270次。这个数字,在两宋词人中无疑独占鳌头。北宋诗人黄庭坚曾自称“有香癖”④,居寝必焚香,但他在诗词中描写香味并不多,也不能给人深刻印象。如果说山谷是“香癖”,那么梦窗就是“香痴”,他对香气的喜爱,简直到了如痴似狂的地步!他在词中不厌其烦地反复描绘各种各样的香气,传达香气给他带来的酸甜苦辣、温馨甘美等丰富而微妙的感受。他笔下的“香”字有多达50余种组合方式,从香气的载体来看,有泥香、萸香、宝香、手香、汗香、酒香、袖香、尘香、茸香、铅香、花香、桂香、泪香、脂香、唾香、兰香、翠筒香,林林总总,真让人目不暇接,鼻不胜品;从散发着香气的时空来看,有夜香、春香、秋香、古香等等。此外,香痕、香绵、香草、香花、香瘢、香径、香雾、香词等芬芳沁人的意象名词,在梦窗词中也是联翩出现。
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用“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八个字概评梦窗词,这八字也鲜明地体现在吴文英对香气的描绘中。梦窗词的香有颜色,如红香、翠香、玄香;有明暗动静、新旧浓淡,如暗香、幽香、旧香、新香、残香、断香、浓香、腻香;有温度,如寒香、冷香、暖香、温香等;有质地体积,如柔香、软香、一掬香等;甚至还有感情意态,如媚香、嫣香、妙香、愁香等。在梦窗的笔下,香气可长留百年,穿越千里,飘浮玉界,飞上银河。总之,梦窗的奇思异想,使他所写的香气千姿百态,灵妙诞幻,神奇莫测,匪夷所思。这一点,在两宋词人中,也是无人能媲美的。
吴文英总是把感情意绪融入他所描写的香气中。例如《探芳信?暖风定》:“斗窗香暖悭留客,街鼓还催暝。”暖融融的香气弥漫于斗室之窗,烘托出友人们在元宵之夜把酒唱和的欢乐气氛。又如《拜星月慢?绛雪生凉》,该词上片“叹游荡,暂赏、吟花酌露尊俎,冷玉红香洗。眼眩魂迷,古陶洲十里”五句,以“冷玉红香”形容莲花的色香之美,以“洗”描绘莲盆的名贵,使人恍若置身于十里古陶洲之中。下片“荡兰烟、麝馥浓浸醉。吹不散、绣屋重门闭”两句,摹写莲花之香,有如兰烟麝香,令人陶然而醉:因为重门已闭,这浓郁的花香总也吹散不去。全篇以密丽之笔写花香,“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⑤,将宴会的欢乐情景渲染得令人目眩神迷。以上所举,是借香气抒乐情,而梦窗词更多是将悲苦哀怨之情注入香气之中。《惜黄花慢?送客吴皋》云“翠香零落红衣老”,把萧瑟的秋意与离别的忧愁,通过红衣渐老的荷花、翠香零落的莲叶道出。《琐窗寒?绀缕堆云》:“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以玉兰沁骨透肌的冷香,渲染令人憔悴消瘦的离情。在《朝中措?楚皋相遇笑盈盈》词中,梦窗更以“露重寒香有恨”之句,抒写兰室之香的“寒”与“恨”,表达对那位因怀春情而“清瘦”的道女的同情与体贴。
梦窗词经常沟通嗅觉与视觉、听觉、触觉,以表现词人对外物丰富而独特的感受,抒写复杂微妙的情愫。例如,《丁香结》词起四字“香袅红霏”,即是嗅觉与视觉的通感。刘永济评曰:“写海棠香色,非常精工。”⑥《过秦楼?藻国凄迷》的“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二句,写水为荷香所笼,成了“麝水”;波为荷色所染,涨起滑腻的“红波”。浓香艳色,相互熏染。《庆春宫》:“残叶翻浓,余香栖苦,障风怨动秋声。”将景物的形、色、气、味、声与词人内心的怨苦之情叠合交融。至于《珍珠帘》的“蜜沉烬暖萸烟袅”,七个字就描写了蜜香、沉香、萸香,而且表现香烬犹暖、烟气袅袅,把嗅觉与视觉、触觉、味觉融为一片,意象密丽惊人。难怪近人陈洵激赏这七字“千锤百炼而出之”⑦。吴梦窗善于描写香味,还表现在他能妥帖地化用不少与“香”有关的典故上。梦窗化用香典,有的是化用前人成句,例如:《永遇乐?阁雪云低》:“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这三句咏梅,糅合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以及“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姜夔《玉梅令》)等诗词成句。其熔铸的功力,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活用前人故实。梦窗词三次使用《世说新语?惑溺》所载“韩寿偷香”的典故:“密约偷香口踏青”(《定风波》)、“荀令如今老矣。但未减、韩郎旧风味”(《天香?珠珞玲珑》)、“叹病渴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忆旧游?送人犹未苦》)。“偷香”、“韩郎”、“分香”三处用典,造语不同,但都是隐喻词人与杭姬相识的情景。又如赠魏方泉的《声声慢?莺团橙径》一词中有“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两句,既暗用唐人韦应物“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句,又切合韦应物与魏方泉的苏州太守(平江知府)身份,十分妥帖自然。梦窗用“香”典,更多的是将诗句或故实浓缩成带象征性的意象名词,如称牡丹为“天香”、“天香国艳”,称桂花为“秋香”、“宝粟”、“金粟”、“露粟”“粉粟”,称女性手指为“十香”等等。
读梦窗词我们不难发现,各种香气通常是引发词人诗兴的触媒。许多词的起句都描写了香味,如:“余香才润鸾绡汗”(《齐天乐》)、“明月枝头香满路”(《蝶恋花》)、“香霏泛酒”(《婆罗门引》)、“堆枕香鬟侧”(《秋思》)等等。可见,香气成了触动词人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梦窗词还有多篇把香气描写作为串连词意的贯珠之线。例如《珍珠帘?蜜沉烬暖萸烟袅》一词,上片“麟带压愁香”句与下片“香兰如笑”前后呼应。《声声慢?莺团橙径》下片,有意连用“香山续梦”、“凝香追咏”、“金粟香浮”三个“香”字句,绾接起对魏方泉的美好祝福。梦窗词更有不少篇章以香气收结,如:“和酒香宜睡”(《解语花?檐花旧滴》)、“红衣香在南岸”(《隔浦莲近?榴花依旧照眼》)、“蝶怨夜香留”(《月中行?疏桐翠井早惊秋》)、“故园胡蝶,粉薄残香瘦”(《青玉案?短亭芳草长亭柳》)、“料淡蛾人在,秋香月中”(《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等,都是曲终写香,令人读后掩卷,犹闻余香袅袅。
在梦窗词中,还有通篇描写香味的作品。《天香?珠珞玲珑》先连缀几个熏香的典故,具体生动地描述了古人熏香的方式、式样及所用的香料,然后引出怀人的情思。结拍“远寄相思,余熏梦里”,使余香与恋情共袅,韵味悠然不尽。《朝中措》词云:“海东明月锁云阴。花在月中心。天外幽香轻漏,人间仙影难寻。并刀剪叶,一枝晓露,绿鬓曾簪。唯有别时难忘,冷烟疏雨秋深。”词人闻到桂花的幽香,由眼前之桂联想到月中之桂,仿佛感觉这缕幽香是月中之桂轻轻漏落人间的,所以才闻其香而不见其树。吸着桂香,词人不禁思念起分离已久的故姬,她的绿鬓上不也曾簪戴过一枝带着晓露的桂花吗?此词由闻桂香到引出清冷幽怨的景象,写得沉挚动人。另一首《风入松》,写词人闻到邻舟妙香而引起的奇妙情景:
画船帘密不藏香。飞作楚云狂。傍怀半卷金炉烬,怕暖销、春日朝阳。清馥晴熏残醉,断烟无限思量。凭栏心事隔垂杨。楼燕锁幽妆。梅花偏恼多情月,熨溪桥、流水昏黄。哀曲霜鸿凄断,梦魂寒蝶幽。
此词上阕写邻舟妙香,巧妙化用宋玉《神女赋》“朝为行云,暮为行雨”句,以神女灵踪飘忽不定的意态形容香烟的飘渺,想象瑰丽,笔致灵动。下阕写因香妙而引起思念去姬的心事,以几个幽美、凄凉、虚幻的画面来表现。全篇妙香、幽景交织成一首冷月寒水般的哀怨之歌,引起人们心弦的共鸣。刘永济赞赏这首词“托兴深微”,“隐约微婉”⑧,洵非过誉。用整首词的篇幅描写香气及由此引起的感受,在词史上极其少见;吴文英这三首全篇写香的词,可以说是词史上一束罕见的香艳奇葩。
三
吴文英描写香气,常是由香及花,以花喻人。他的许多咏花词题为咏花,实是怀人,将人与花融为一体。如一首咏灯下水仙的《夜游宫》:“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万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此词上片写他枯坐竹窗听雨,灯光渐暗,隐几假寐,窗外溪水雨声不住,梦里竟觉身是客,一种系舟潇湘的漂泊感、孤独感缠绕着他;朦胧中只见水仙身影娟娟,如同仙女月下凌波微步。换头“香苦”句写他梦中醒来,感觉水仙花正苦为寒气所欺,散发出阵阵冷香。这时他仍留恋于梦境中的沧波万顷,徒增醒后的惆怅。而眼前的水仙,仿佛又幻化为他日夜思念的伊人:发髻如绀云欹侧,玉簪斜插,正是一副宿酒初醒的楚楚可怜态度。全篇将观水仙与思伊人结合起来,所写的花的形貌,亦是伊人娇态,人花叠合,梦幻迷离。《琐窗寒?绀缕堆云》与《花犯?小娉婷》,也是借花写人、人花相映、香气氤氲、意境奇幻的佳作。再看一首《声声慢》:“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一笑灯前,钗行两两春容。清芳夜争真态,引生香,撩乱东风。探花手,与安排金屋,懊恼司空。
憔悴欹翘委佩,恨玉奴消瘦,飞趁轻鸿。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连呼紫云伴醉,小丁香、才吐微红。还解语,待携归、行雨梦中。”词前小序云:“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可知此词是分咏四花。词人把四花比拟为四位佳人,写她们在灯前欢笑相逢,像金钗那样排成两行,展现美丽的春容。“清芳”以下三句,以“争”、“引”、“撩乱”摹写她们争芳斗妍的神情意态,极生动活泼。词人还以调侃的口吻,对她们一一加以比较、评论,又询问谁是最情浓的知心。最终,他寄情于“伴醉”、“解语”的紫色瑞香,要携她归去“行雨梦中”。在一首词里咏“四香”,写作难度甚大,容易流于粘滞板重。但梦窗以巧妙的艺术构思与灵动的笔致化板为活,兼顾周备,又分主次。词人游刃有余地运用拟人、比喻、白描、用典等多种表现手法,使花与人水乳交融,灵气与香味飘溢于纸上,真是一首令人击节叹赏的佳作。 在吴文英所描写的各种香味中,写得最多也最出色的,是他所挚爱的苏杭二姬身上的香味。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在歌咏让娜?迪瓦尔的头发时写道:“像别人的精神飘在乐曲之上,/爱人啊,我的精神在你的发香上荡漾。”⑨吴文英敏感而忧郁的心灵,也总是随着他的爱妾的香味而起伏。吴文英布衣终身,以幕僚、清客的身份曳裾豪门,在吴越一带辗转漂泊。他的一生,享受过爱情的欢乐,却更饱尝爱情失落的悲痛。根据他的词或显或晦的记述我们可以得知,吴文英曾在苏州、杭州各有一段情事,但最终却是苏姬生离、杭姬死别。与苏、杭二女的爱情悲剧,在梦窗的心灵上留下了永难愈合的创伤,他经常回味、咀嚼与她们悲欢聚散的种种琐事细节。他们曾经同居共游的处所、“渔灯分影春江宿”(《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的浪漫情景,爱人的眼波、笑靥、身影、纤手、足印、罗裙、手帕、荡过的秋千,无不使他触目伤情,感今怀昔,心弦上经常回响着物是人非、天人悠隔的哀音。苏、杭二姬身上的青春气息和馥郁香味,给予嗅觉极灵敏细腻的词人尤为强烈、深刻的感受。正如普鲁斯特所描述的:“……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虽说更虚幻却更经久不散,更忠贞不矢,它们仍然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⑩在形影独吊的后半生,吴文英写了将近70首怀念苏杭二姬的恋情词11,这些作品反复描写她们身上或遗物中留存的香味。例如“阑干横暮,酥印痕香,玉腕难凭”(《庆春宫?残叶翻浓》)、“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浪淘沙?灯火雨中船》)、“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祝英台近?剪红情》)、“掩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解连环?暮檐凉薄》)、“记琅、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莺啼序?横塘棹穿艳锦》)、“一握柔葱,香染榴巾汗”(《点绛唇?推枕南窗》)等等,不胜枚举。
梦窗在这些忆姬词中描绘香味,最突出的特点是情痴而无理。虽然爱人已逝,痴情的他却总是感觉到她们的“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经久不散。这是词人心造的幻觉,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这种幻觉,看似不可理喻,却显出他那份痴迷、执著的至性至情,使他的几乎每一首忆姬词都那么动人心弦。让我们来读读那首怀念苏州去姬的名作《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上阕写他独居苏州西园,园中楼、路、柳、莺依旧,伊人却杳如黄鹤。他只能在清明刚过的春寒中写下葬花的小词寄托情思。下阕写他明知佳人已远,却仍固执地每天把曾经与她朝夕游处的林亭打扫干净,痴想终有一天她会回到自己身边,携手“依旧赏新晴”。然而佳人未至。于是,他的目光长久地投射在那架静立的秋千上,这是她昔日的爱物。忽然,他注意到黄蜂频频飞上秋千,便设想一定是爱妾当时握
秋千索的纤手留下香泽,才使得爱香的黄蜂不忍离去。历经风吹雨淋,爱妾的香泽不可能仍留在秋千索上,词人这个设想是虚幻的;然而正是这奇幻的想象,使人感受到词人对爱妾的一片痴情:也因有“黄蜂频扑秋千索”这个真实的特殊细节的触引与衬托,才使“纤手香凝”可闻、可感、可信,并使此词平添一层幽怨与感伤的色调。历代词论家对这两句称赏不已。唐圭璋说:“因园中秋千,而思纤手;因黄蜂频扑,而思香凝,情深语痴。”12钱锺书评曰:“‘叙物以言情'非他,西文近世说诗之‘事物当对'(objectivecorrelative)者是。如李商隐《正月崇让宅》警句‘背灯独共余香语',未及烘托‘香'字;吴文英《声声慢》:‘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以‘闻'衬‘香',仍属直陈,《风入松》:‘黄蜂频探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不道‘犹闻',而以寻花之蜂‘频探'示手香之‘凝'、‘留',蜂即‘当对'闻香之‘事物'矣。”13钱先生以“叙物言情”须藉“事物当对”的诗论分析这两句的妙处,见解精辟。这闻香而来的黄蜂,正是词人在痴想中不期而遇、妙手偶得的通灵物象。
吴文英在忆姬词中追忆她们的音容笑貌和捕捉她们留存的气味时,总是带着一种凄迷惝恍的梦幻情调和气氛,营造出亦真亦幻、真幻交织的意境,以一种非同寻常的神秘性强烈地吸引着读者。试看下面这首《浣溪沙》:
门隔花深忆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这是悼念杭州亡姬之作,开篇即营造了一个梦幻之境。词人在梦中重游故地,探寻爱妾。但门户紧锁,又被深密的花丛阻隔,他只能在门外长久徘徊。这时,夕阳正无声西坠,燕子呢喃,似诉归愁。忽然,他看到窗前的小银钩在夕阳下闪亮。银钩晃动,仿佛有一只纤纤玉手正挂起窗帘。微风过处,词人又闻到了她的玉手散发出来的熟悉幽香。“小帘钩”之“动”是梦境中的幻景,“香”则是梦境中幻觉里所闻到的气味。可谓是梦中之梦、幻中之幻,迷离飘渺更带点神秘。它出自词人的一片痴情,表现得极其生动、鲜明、细致,有形体、色彩、光亮、声音、动作,还带着香味,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因而幻中显真,格外感人。
梦窗忆姬词描写爱人的香味,除了给人感官的美感外,更蕴涵着精神性的、心灵相互感应和契合的美。他那首呕心沥血写成的长达240字的《莺啼序?横塘棹穿艳锦》便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色。这首词借咏荷花抒写与故姬的恋爱悲剧,词的第一叠描写出水芙蓉的美艳,隐喻所爱恋的女子的娇美形象。第二叠写他睹物思人,追忆旧情。其中“记琅、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两句,回想当年她在嫩篁上用指甲刻下诗句,如今香痕犹在,却已成陈迹。这里借写“香痕纤指”,表现了他们诗词唱和的高雅情趣。第三叠追忆当年夜泛西湖的情事,其中“麝霭飞雨”写她身上散发出宛若兰麝的香味。“单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四句,写他们在月下奏乐起舞,她因兴奋欢乐而容光焕发、毫无倦意。这里洋溢着他们相聚时青春的欢乐、热烈的恋情与浪漫的趣味。“嫣香易落,回头澹碧消烟,镜空画罗屏里”三句,词意陡然逆转,以叹息花谢香消,写出西湖情事的悲剧结局。第四叠在回忆西园欢事后,以“如今鬓点凄霜,半箧秋词,恨盈蠹纸”作结。这首词写得奇幻曲折而又缠绵悱恻,极其沉痛。其感染人心的力量,在于词人表明了他与故姬的恋情,不只是异性容貌的吸引,而是情趣的相投、艺术的相知、灵魂的相融。词中对故姬芳香气息的几处描写,都对词人的美好情感作了很好的烘托与渲染。
更加可贵的是,吴文英这些描写爱妾香气的词,在飘渺的感伤与梦幻的凄楚中能使读者获得一种温馨的美感。上举《浣溪沙》中“玉纤香动小帘钩”的幻美景象,无疑是对词人孤苦寂寞心灵的安慰;而《风入松》里“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既让人想象他们昔日相聚的欢乐与幸福,又使人感悟到纯真深挚的恋情可以超越时空阻隔、抵御风雨侵袭。我们再看一首《踏莎行》: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
这是词人端午追忆苏姬的感梦之作。上下片都以细腻逼真的笔触描摹梦中人容姿之美与衣饰之丽,其中仍然着意表现她的体香。上片“绣圈”句,写苏姬所遗的绣花圈饰还带着淡淡的脂香。下片“香瘢”句,写她系着红丝的手腕上,那“守宫砂”的红瘢点刚褪色,却还散发着幽香。在虚幻的梦境中,词人对爱妾的纤手及其香气的感觉竟如此清晰真切。“绣圈"与“香瘢”这两个写苏姬体香的特写镜头,凄艳绮丽,前后映照。结拍两句写他从梦境回到现实,在迷的秋雨中,他仍恍若看到梦中人隔江向他嫣然微笑。这首词的情调是凄迷哀怨的,意境是虚幻飘渺的,但却让我们感到,时间和空间的江河、甚至生与死的界限,阻隔不住有情人心灵的交流,人的美好气息将永远驻留在其爱人的心灵之中。吴梦窗的这些忆姬词,在忧伤与悲哀中显示了爱的伟大、永恒的力量,也生动地印证了上文所引普鲁斯特那段兼具深情与哲理的名言。
四
对于吴梦窗喜爱并擅长描写气味这一点,他的好友周密似有所感悟并有意学习,写下了不少模仿梦窗来描写香气的字句。周密几首寄赠梦窗的词,其中《玲珑四犯》首句即是“波暖尘香”;《玉漏迟?老来欢意少》云:“犹想乌丝醉墨,惊俊语、香红围绕。”可见周密心目中的梦窗,是与“尘香”等气味密切相关的,因此他才会说梦窗词中的“俊语”有“香红围绕”。周密的拟梦窗词,如《朝中措?彩绳朱乘驾涛云》,除了仿效梦窗的辞藻密丽外,词中“香瘢半掐秋痕”,更是直接搬用了梦窗词中几次出现的“香瘢”意象。后世词论家对吴文英善写香气也有所论及。清代戈载评梦窗词说:“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14戈氏所说的“灵气”,可能也包括梦窗词中的氤氲香气吧?至于况周颐以“芬菲铿丽”四字赞梦窗词15,分明察觉到其词兼具嗅觉、触觉、视觉与听觉之美感。近人陈洵评梦窗《风入松?画船帘密不藏香》词曰:“是香是梦,游思缥缈”16,揭示了梦窗以奇幻想象与空灵笔致描写梦中闻香,从而使词境“游思缥缈”的特色。刘永济在解析梦窗词时更多次拈出其善写香气之妙,如:评《夜游宫?窗外捎溪雨响》换头五字“香苦欺寒劲”云:“将花香与雨气融成一片。”17评《珍珠帘》起句“蜜沉烬暖余(“余”又作“萸”)烟袅”云:“盖用香作象征性来写自己此际之情事,运思如发。香烬犹暖,以言旧事已销沈而余情犹在也。余烟尚袅,以言旧人之影尚存心中也。”18评《解连环?暮檐凉薄》“又惹旧愁,汗香阑角”二句曰:“言忽似汗香犹在阑角,思之心切也。”19评《乌夜啼?西风先到岩扃》“香裂碧窗烟破,醉魂醒”二句说:“歇拍以桂花香气酷烈,破人醉眠作结。”20以上所举诸人的词作和词论也足以证明,吴文英确是爱写并擅写香味的词坛妙手。
吴文英之所以喜爱并擅长描写气味,首先是由于他有极强的嗅觉能力。他对各种气味尤其是香气非常敏感,也喜欢用鼻子去感受世界。大千世界充满了形态、色彩、明暗、气味、声息,只有调动起以视觉和听觉为主的全部感觉,并使它们相互映衬、错综叠合,才可能营构出“芬菲铿丽”、活色生香的意象,传达自己内心丰富、复杂、微妙、幽邃的感情与感受。其次,吴文英善于学习唐宋文人描写气味的艺术经验。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以前的诗人很少描写嗅觉。从唐代开始,嗅觉功能的表现越来越引起诗人们的注意。李贺、李商隐、温庭筠等都是唐代擅长描写气味的诗人,吴文英写香,对他们的艺术经验多有借鉴。再次,宋代广泛流行的“鼻观说”对吴文英也有启示作用。大乘佛教诸经论有“六根互通互用”之说,主张人的各感官之间彼此交通并相互为用。在此基础上,佛家又提出“鼻观”的参禅方式,就是用嗅觉感官进行般若观照,体认世界本真,领悟佛法真谛。“鼻观说”提出后很快就被用于文学批评与创作之中。在宋人的诗文中,出现了不少类似禅宗语录的“鼻观”、“耳视”、“目听”之类的词汇。钱锺书先生《通感》一文中所举的诗词,如:“拚了如今醉倒闹香中”(王灼《虞美人》)、“数本菊,香能劲”(吴潜《满江红》)、“香声喧橘柚”(阮大铖《张兆苏移酌根遂宅》),就都是将嗅觉通于视觉、听觉21。“鼻观说”的流行,再加上“词为艳科”、多写香艳的词体特点,使宋代婉约派、典雅派词人大都喜爱并善于描写气味尤其是香味。就词中描写香味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吴文英堪称第一人。宋代词人中使用“香”字比较多的,柳永73次(包括词题,下同),周邦彦67次,姜夔31次,史达祖72次,四人累计243次,而吴文英一人就达259次(其中词题20次),可见他对香味的描绘已后来居上,远超唐宋诸家。
在梦窗咏墨梅《暗香疏影?占春压一》词中,有“若把南枝,图入凌烟,香满玉楼琼阙”之句,似可移用来评赞梦窗词对香味的描写。梦窗一介寒士,终身布衣,尽管他忧怀国事,却不曾想过也不可能被“图入凌烟”之阁,但他幽邃奇幻的词篇中所散播的美人与鲜花的清芬异香,却已弥满宋代词苑的“玉楼琼阙”,并流芳千载,沁入人心!
注释:
①莫言:《什么气味最美好》,南海出版公司2002年9月版,第182页。
②张爱玲:《张看》,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198—199页。
③钱鸿瑛:《梦窗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71页。
④黄庭坚《贾大赐惠宝薰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久失此稿,偶于门下后省故纸中得之》(其五)诗曰:“贾侯怀六韬,家有十二戟。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
⑤15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年1月版,第4447页。
⑥⑧17181920刘永济:《微睇室说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5月版,第91、35、17、37、102、104页。
⑦16陈洵:《海绡说词》,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本,第4848、4861页。
⑨[法]波德莱尔:《恶之花?巴黎的忧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4月版,第59页。
⑩[法]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上),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第30页。
11杨铁夫认为:“梦窗忆姬之作,居全集四分之一。”(见其《吴梦窗词笺释》,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版,第3页)田玉琪认为:“《梦窗词》中怀人词主要对象是苏、杭二妾,其中怀念杭妾的约有十多首,怀念苏妾的有五十首左右。”此取田说。见田玉琪《徘徊于七宝楼台——吴文英词研究》第38页及《附录一》,中华书局2004年8月版。
12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版,第215页。
13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中华书局1979年8月版,第629页。
14戈载:《宋七家词选》,蒙香室丛书刊本。
21钱锺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60页。
当代作家莫言说:“我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我认为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能让自己的书充满气味的作家是好的作家,能让自己的书充满独特气味的作家是最好的作家。①”莫言强调嗅觉描写的见解,对于提高文学创作的艺术水平很有价值;而他“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的心得,相信许多读者也都有过体会。读过《静静的顿河》的人,几乎都不能忘记肖洛霍夫笔下顿河岸边弥漫的潮腐气息和大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野花和泥土的浓烈气味;而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人,也一定会随小说主人公班吉以不可思议的嗅觉能力嗅到凯蒂身上那股“树的香味”,感受到“衣服在空中飘动的气味”乃至“‘死'的气味”。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天才诗人李贺喜爱并善于描写嗅觉,这早已成为唐诗研究者的共识;南宋典雅派词人吴文英同样喜爱并善于描写嗅觉,但至今尚未引起宋词研究界的关注。因此,我们撰写此文,对梦窗词所描绘的独特气味及其表现艺术作专题探讨。
一
梦窗词里洋溢着“酸”、“腥”、“香”等多种多样的气味。先说酸味。《玉烛新?花穿帘隙透》词云:“素纨乍试,还忆是、绣懒思酸时候。”这是回忆他的爱妾有妊时慵懒而喜吃酸食的情状。《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箭径酸风射眼”,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东关酸风射眸子”句,抒写词人游苏州灵岩时所触发的吊古伤今情怀。《浪淘沙?绿树越溪湾》云“别味带生酸”,这是借杨梅的酸味摹写离情的苦涩。以上三处酸味的描写,有实有虚、有真有幻,生动地渲染出词人酸涩愁苦的情意。满纸酸味,读之可闻可感。
“腥”味难闻,为一般人所不喜,故而很少能进入诗词的美境之中。但对气味的好恶,往往又因人而异。女作家张爱玲曾真率地表示:“别人不喜欢的我都喜欢,雾的轻微的霉气,雨打湿的灰尘,葱蒜,廉价的香水。像汽油,有人闻见了要头昏,我却特意要坐在汽车夫旁边,或是走到汽车后面,等它开动的时候‘布布布'放气。”②吴文英也是一位喜欢品味一般人所不喜欢的气味的“怪”人,多次把浓烈刺鼻的“腥”味描写入词。梦窗词写到的腥味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生于水滨的花木特有的气味。《琐窗寒?绀缕堆云》:“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此词题为咏玉兰,实际是怀人之作。“蛮腥未洗”,“蛮”是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腥”指兰生水滨所特有的水腥味;“蛮腥”指前几句所说的“湘水鲛宫之娣”汜人,喻指苏姬;“未洗”,钱鸿瑛先生认为隐喻当时苏姬保持着“少女未涉世的纯真”③,解释精当。在这里,吴文英借玉兰特别的水腥气味,一笔便表现出吴越女子纯洁如兰的气质,可谓灵心妙想。二是水生动物特有的气味。《瑞龙吟?大溪面》:“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这首词描绘德清县清明竞渡的热闹景象。词人把扬旗擂鼓、冲涛疾进的龙舟比喻为飞腾的巨蛟,它们的鳞甲被东风掀起的寒波溅湿,喷礴出一股腥膻味道,刺人眼鼻,撼人心魄。又如《瑶华?秋风采石》写道:“冰澌细响长桥,荡波底蛟腥,不霜锷。”本词题为“戏虞宜兴”,所以词人反用《晋书?周处传》所载宜兴人周处斩长桥之蛟的典故切题,写宜兴的故事和景物。周处斩蛟除害之典,不知有多少次被诗人们运用过,但唯有嗅觉超人的吴文英,才别出心裁地用这个典故营构出带腥膻味的意象,让波底蛟腥,扑面而来。三是花和脂粉的腥腻气味。《高阳台?帆落回潮》是吴文英过种山祭吊越大夫文种的作品。他感叹文种助越王勾践灭吴,有大功于国,却被勾践杀害的历史悲剧,寓含着对南宋国势式微的深忧。上片结拍云:“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意谓文种墓畔岩上的闲草野花最是无情,它们当年渗透了文种的碧血,历经千年,腥气至今还染出春愁。词人着意捕捉这永不消散的血色腥氛,用一个“染”字把具象的“腥”与抽象的“愁”焊接在一起。这新奇精警的句子,营造出一种荒竦悲怆的意境,强烈地表达出词人的悲愤之情,真是著一“腥”字而境界全出!再如《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的“腻水染花腥”句,化用唐人杜牧《阿房宫赋》的“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意谓当年西施在馆娃宫中洗妆的脂水流到山下的采香泾里,竟使水边野花都染上了脂粉的腥腻气味。这一笔写花之腥味,奇谲幽丽,点活了久远的历史陈迹,使之可见、可触、可嗅,表达了对“残霸”夫差奢侈淫逸导致亡国的冷隽嘲讽。触目惊心之余,又让人掩卷深思。
吴文英描写酸腥气味的词句并不很多,却能在特异的气味描写中显示出神奇的想象,强烈地刺激读者的视觉、嗅觉,给他的作品涂染上瑰奇谲怪的色彩,使他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二
吴文英写得更多更妙的是香味。据不完全统计,今存340首梦窗词,“香”字凡239见(不包括标题),加上以“馥”、“薰”、“芳”、“麝”和“花气”等字眼写香味而未出“香”字的20多处,梦窗词写香味总计将近270次。这个数字,在两宋词人中无疑独占鳌头。北宋诗人黄庭坚曾自称“有香癖”④,居寝必焚香,但他在诗词中描写香味并不多,也不能给人深刻印象。如果说山谷是“香癖”,那么梦窗就是“香痴”,他对香气的喜爱,简直到了如痴似狂的地步!他在词中不厌其烦地反复描绘各种各样的香气,传达香气给他带来的酸甜苦辣、温馨甘美等丰富而微妙的感受。他笔下的“香”字有多达50余种组合方式,从香气的载体来看,有泥香、萸香、宝香、手香、汗香、酒香、袖香、尘香、茸香、铅香、花香、桂香、泪香、脂香、唾香、兰香、翠筒香,林林总总,真让人目不暇接,鼻不胜品;从散发着香气的时空来看,有夜香、春香、秋香、古香等等。此外,香痕、香绵、香草、香花、香瘢、香径、香雾、香词等芬芳沁人的意象名词,在梦窗词中也是联翩出现。
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用“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八个字概评梦窗词,这八字也鲜明地体现在吴文英对香气的描绘中。梦窗词的香有颜色,如红香、翠香、玄香;有明暗动静、新旧浓淡,如暗香、幽香、旧香、新香、残香、断香、浓香、腻香;有温度,如寒香、冷香、暖香、温香等;有质地体积,如柔香、软香、一掬香等;甚至还有感情意态,如媚香、嫣香、妙香、愁香等。在梦窗的笔下,香气可长留百年,穿越千里,飘浮玉界,飞上银河。总之,梦窗的奇思异想,使他所写的香气千姿百态,灵妙诞幻,神奇莫测,匪夷所思。这一点,在两宋词人中,也是无人能媲美的。
吴文英总是把感情意绪融入他所描写的香气中。例如《探芳信?暖风定》:“斗窗香暖悭留客,街鼓还催暝。”暖融融的香气弥漫于斗室之窗,烘托出友人们在元宵之夜把酒唱和的欢乐气氛。又如《拜星月慢?绛雪生凉》,该词上片“叹游荡,暂赏、吟花酌露尊俎,冷玉红香洗。眼眩魂迷,古陶洲十里”五句,以“冷玉红香”形容莲花的色香之美,以“洗”描绘莲盆的名贵,使人恍若置身于十里古陶洲之中。下片“荡兰烟、麝馥浓浸醉。吹不散、绣屋重门闭”两句,摹写莲花之香,有如兰烟麝香,令人陶然而醉:因为重门已闭,这浓郁的花香总也吹散不去。全篇以密丽之笔写花香,“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⑤,将宴会的欢乐情景渲染得令人目眩神迷。以上所举,是借香气抒乐情,而梦窗词更多是将悲苦哀怨之情注入香气之中。《惜黄花慢?送客吴皋》云“翠香零落红衣老”,把萧瑟的秋意与离别的忧愁,通过红衣渐老的荷花、翠香零落的莲叶道出。《琐窗寒?绀缕堆云》:“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以玉兰沁骨透肌的冷香,渲染令人憔悴消瘦的离情。在《朝中措?楚皋相遇笑盈盈》词中,梦窗更以“露重寒香有恨”之句,抒写兰室之香的“寒”与“恨”,表达对那位因怀春情而“清瘦”的道女的同情与体贴。
梦窗词经常沟通嗅觉与视觉、听觉、触觉,以表现词人对外物丰富而独特的感受,抒写复杂微妙的情愫。例如,《丁香结》词起四字“香袅红霏”,即是嗅觉与视觉的通感。刘永济评曰:“写海棠香色,非常精工。”⑥《过秦楼?藻国凄迷》的“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二句,写水为荷香所笼,成了“麝水”;波为荷色所染,涨起滑腻的“红波”。浓香艳色,相互熏染。《庆春宫》:“残叶翻浓,余香栖苦,障风怨动秋声。”将景物的形、色、气、味、声与词人内心的怨苦之情叠合交融。至于《珍珠帘》的“蜜沉烬暖萸烟袅”,七个字就描写了蜜香、沉香、萸香,而且表现香烬犹暖、烟气袅袅,把嗅觉与视觉、触觉、味觉融为一片,意象密丽惊人。难怪近人陈洵激赏这七字“千锤百炼而出之”⑦。吴梦窗善于描写香味,还表现在他能妥帖地化用不少与“香”有关的典故上。梦窗化用香典,有的是化用前人成句,例如:《永遇乐?阁雪云低》:“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这三句咏梅,糅合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以及“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姜夔《玉梅令》)等诗词成句。其熔铸的功力,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活用前人故实。梦窗词三次使用《世说新语?惑溺》所载“韩寿偷香”的典故:“密约偷香口踏青”(《定风波》)、“荀令如今老矣。但未减、韩郎旧风味”(《天香?珠珞玲珑》)、“叹病渴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忆旧游?送人犹未苦》)。“偷香”、“韩郎”、“分香”三处用典,造语不同,但都是隐喻词人与杭姬相识的情景。又如赠魏方泉的《声声慢?莺团橙径》一词中有“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两句,既暗用唐人韦应物“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句,又切合韦应物与魏方泉的苏州太守(平江知府)身份,十分妥帖自然。梦窗用“香”典,更多的是将诗句或故实浓缩成带象征性的意象名词,如称牡丹为“天香”、“天香国艳”,称桂花为“秋香”、“宝粟”、“金粟”、“露粟”“粉粟”,称女性手指为“十香”等等。
读梦窗词我们不难发现,各种香气通常是引发词人诗兴的触媒。许多词的起句都描写了香味,如:“余香才润鸾绡汗”(《齐天乐》)、“明月枝头香满路”(《蝶恋花》)、“香霏泛酒”(《婆罗门引》)、“堆枕香鬟侧”(《秋思》)等等。可见,香气成了触动词人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梦窗词还有多篇把香气描写作为串连词意的贯珠之线。例如《珍珠帘?蜜沉烬暖萸烟袅》一词,上片“麟带压愁香”句与下片“香兰如笑”前后呼应。《声声慢?莺团橙径》下片,有意连用“香山续梦”、“凝香追咏”、“金粟香浮”三个“香”字句,绾接起对魏方泉的美好祝福。梦窗词更有不少篇章以香气收结,如:“和酒香宜睡”(《解语花?檐花旧滴》)、“红衣香在南岸”(《隔浦莲近?榴花依旧照眼》)、“蝶怨夜香留”(《月中行?疏桐翠井早惊秋》)、“故园胡蝶,粉薄残香瘦”(《青玉案?短亭芳草长亭柳》)、“料淡蛾人在,秋香月中”(《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等,都是曲终写香,令人读后掩卷,犹闻余香袅袅。
在梦窗词中,还有通篇描写香味的作品。《天香?珠珞玲珑》先连缀几个熏香的典故,具体生动地描述了古人熏香的方式、式样及所用的香料,然后引出怀人的情思。结拍“远寄相思,余熏梦里”,使余香与恋情共袅,韵味悠然不尽。《朝中措》词云:“海东明月锁云阴。花在月中心。天外幽香轻漏,人间仙影难寻。并刀剪叶,一枝晓露,绿鬓曾簪。唯有别时难忘,冷烟疏雨秋深。”词人闻到桂花的幽香,由眼前之桂联想到月中之桂,仿佛感觉这缕幽香是月中之桂轻轻漏落人间的,所以才闻其香而不见其树。吸着桂香,词人不禁思念起分离已久的故姬,她的绿鬓上不也曾簪戴过一枝带着晓露的桂花吗?此词由闻桂香到引出清冷幽怨的景象,写得沉挚动人。另一首《风入松》,写词人闻到邻舟妙香而引起的奇妙情景:
画船帘密不藏香。飞作楚云狂。傍怀半卷金炉烬,怕暖销、春日朝阳。清馥晴熏残醉,断烟无限思量。凭栏心事隔垂杨。楼燕锁幽妆。梅花偏恼多情月,熨溪桥、流水昏黄。哀曲霜鸿凄断,梦魂寒蝶幽。
此词上阕写邻舟妙香,巧妙化用宋玉《神女赋》“朝为行云,暮为行雨”句,以神女灵踪飘忽不定的意态形容香烟的飘渺,想象瑰丽,笔致灵动。下阕写因香妙而引起思念去姬的心事,以几个幽美、凄凉、虚幻的画面来表现。全篇妙香、幽景交织成一首冷月寒水般的哀怨之歌,引起人们心弦的共鸣。刘永济赞赏这首词“托兴深微”,“隐约微婉”⑧,洵非过誉。用整首词的篇幅描写香气及由此引起的感受,在词史上极其少见;吴文英这三首全篇写香的词,可以说是词史上一束罕见的香艳奇葩。
三
吴文英描写香气,常是由香及花,以花喻人。他的许多咏花词题为咏花,实是怀人,将人与花融为一体。如一首咏灯下水仙的《夜游宫》:“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万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此词上片写他枯坐竹窗听雨,灯光渐暗,隐几假寐,窗外溪水雨声不住,梦里竟觉身是客,一种系舟潇湘的漂泊感、孤独感缠绕着他;朦胧中只见水仙身影娟娟,如同仙女月下凌波微步。换头“香苦”句写他梦中醒来,感觉水仙花正苦为寒气所欺,散发出阵阵冷香。这时他仍留恋于梦境中的沧波万顷,徒增醒后的惆怅。而眼前的水仙,仿佛又幻化为他日夜思念的伊人:发髻如绀云欹侧,玉簪斜插,正是一副宿酒初醒的楚楚可怜态度。全篇将观水仙与思伊人结合起来,所写的花的形貌,亦是伊人娇态,人花叠合,梦幻迷离。《琐窗寒?绀缕堆云》与《花犯?小娉婷》,也是借花写人、人花相映、香气氤氲、意境奇幻的佳作。再看一首《声声慢》:“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一笑灯前,钗行两两春容。清芳夜争真态,引生香,撩乱东风。探花手,与安排金屋,懊恼司空。
憔悴欹翘委佩,恨玉奴消瘦,飞趁轻鸿。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连呼紫云伴醉,小丁香、才吐微红。还解语,待携归、行雨梦中。”词前小序云:“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可知此词是分咏四花。词人把四花比拟为四位佳人,写她们在灯前欢笑相逢,像金钗那样排成两行,展现美丽的春容。“清芳”以下三句,以“争”、“引”、“撩乱”摹写她们争芳斗妍的神情意态,极生动活泼。词人还以调侃的口吻,对她们一一加以比较、评论,又询问谁是最情浓的知心。最终,他寄情于“伴醉”、“解语”的紫色瑞香,要携她归去“行雨梦中”。在一首词里咏“四香”,写作难度甚大,容易流于粘滞板重。但梦窗以巧妙的艺术构思与灵动的笔致化板为活,兼顾周备,又分主次。词人游刃有余地运用拟人、比喻、白描、用典等多种表现手法,使花与人水乳交融,灵气与香味飘溢于纸上,真是一首令人击节叹赏的佳作。 在吴文英所描写的各种香味中,写得最多也最出色的,是他所挚爱的苏杭二姬身上的香味。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在歌咏让娜?迪瓦尔的头发时写道:“像别人的精神飘在乐曲之上,/爱人啊,我的精神在你的发香上荡漾。”⑨吴文英敏感而忧郁的心灵,也总是随着他的爱妾的香味而起伏。吴文英布衣终身,以幕僚、清客的身份曳裾豪门,在吴越一带辗转漂泊。他的一生,享受过爱情的欢乐,却更饱尝爱情失落的悲痛。根据他的词或显或晦的记述我们可以得知,吴文英曾在苏州、杭州各有一段情事,但最终却是苏姬生离、杭姬死别。与苏、杭二女的爱情悲剧,在梦窗的心灵上留下了永难愈合的创伤,他经常回味、咀嚼与她们悲欢聚散的种种琐事细节。他们曾经同居共游的处所、“渔灯分影春江宿”(《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的浪漫情景,爱人的眼波、笑靥、身影、纤手、足印、罗裙、手帕、荡过的秋千,无不使他触目伤情,感今怀昔,心弦上经常回响着物是人非、天人悠隔的哀音。苏、杭二姬身上的青春气息和馥郁香味,给予嗅觉极灵敏细腻的词人尤为强烈、深刻的感受。正如普鲁斯特所描述的:“……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虽说更虚幻却更经久不散,更忠贞不矢,它们仍然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⑩在形影独吊的后半生,吴文英写了将近70首怀念苏杭二姬的恋情词11,这些作品反复描写她们身上或遗物中留存的香味。例如“阑干横暮,酥印痕香,玉腕难凭”(《庆春宫?残叶翻浓》)、“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浪淘沙?灯火雨中船》)、“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祝英台近?剪红情》)、“掩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解连环?暮檐凉薄》)、“记琅、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莺啼序?横塘棹穿艳锦》)、“一握柔葱,香染榴巾汗”(《点绛唇?推枕南窗》)等等,不胜枚举。
梦窗在这些忆姬词中描绘香味,最突出的特点是情痴而无理。虽然爱人已逝,痴情的他却总是感觉到她们的“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经久不散。这是词人心造的幻觉,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这种幻觉,看似不可理喻,却显出他那份痴迷、执著的至性至情,使他的几乎每一首忆姬词都那么动人心弦。让我们来读读那首怀念苏州去姬的名作《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上阕写他独居苏州西园,园中楼、路、柳、莺依旧,伊人却杳如黄鹤。他只能在清明刚过的春寒中写下葬花的小词寄托情思。下阕写他明知佳人已远,却仍固执地每天把曾经与她朝夕游处的林亭打扫干净,痴想终有一天她会回到自己身边,携手“依旧赏新晴”。然而佳人未至。于是,他的目光长久地投射在那架静立的秋千上,这是她昔日的爱物。忽然,他注意到黄蜂频频飞上秋千,便设想一定是爱妾当时握
秋千索的纤手留下香泽,才使得爱香的黄蜂不忍离去。历经风吹雨淋,爱妾的香泽不可能仍留在秋千索上,词人这个设想是虚幻的;然而正是这奇幻的想象,使人感受到词人对爱妾的一片痴情:也因有“黄蜂频扑秋千索”这个真实的特殊细节的触引与衬托,才使“纤手香凝”可闻、可感、可信,并使此词平添一层幽怨与感伤的色调。历代词论家对这两句称赏不已。唐圭璋说:“因园中秋千,而思纤手;因黄蜂频扑,而思香凝,情深语痴。”12钱锺书评曰:“‘叙物以言情'非他,西文近世说诗之‘事物当对'(objectivecorrelative)者是。如李商隐《正月崇让宅》警句‘背灯独共余香语',未及烘托‘香'字;吴文英《声声慢》:‘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以‘闻'衬‘香',仍属直陈,《风入松》:‘黄蜂频探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不道‘犹闻',而以寻花之蜂‘频探'示手香之‘凝'、‘留',蜂即‘当对'闻香之‘事物'矣。”13钱先生以“叙物言情”须藉“事物当对”的诗论分析这两句的妙处,见解精辟。这闻香而来的黄蜂,正是词人在痴想中不期而遇、妙手偶得的通灵物象。
吴文英在忆姬词中追忆她们的音容笑貌和捕捉她们留存的气味时,总是带着一种凄迷惝恍的梦幻情调和气氛,营造出亦真亦幻、真幻交织的意境,以一种非同寻常的神秘性强烈地吸引着读者。试看下面这首《浣溪沙》:
门隔花深忆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这是悼念杭州亡姬之作,开篇即营造了一个梦幻之境。词人在梦中重游故地,探寻爱妾。但门户紧锁,又被深密的花丛阻隔,他只能在门外长久徘徊。这时,夕阳正无声西坠,燕子呢喃,似诉归愁。忽然,他看到窗前的小银钩在夕阳下闪亮。银钩晃动,仿佛有一只纤纤玉手正挂起窗帘。微风过处,词人又闻到了她的玉手散发出来的熟悉幽香。“小帘钩”之“动”是梦境中的幻景,“香”则是梦境中幻觉里所闻到的气味。可谓是梦中之梦、幻中之幻,迷离飘渺更带点神秘。它出自词人的一片痴情,表现得极其生动、鲜明、细致,有形体、色彩、光亮、声音、动作,还带着香味,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因而幻中显真,格外感人。
梦窗忆姬词描写爱人的香味,除了给人感官的美感外,更蕴涵着精神性的、心灵相互感应和契合的美。他那首呕心沥血写成的长达240字的《莺啼序?横塘棹穿艳锦》便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色。这首词借咏荷花抒写与故姬的恋爱悲剧,词的第一叠描写出水芙蓉的美艳,隐喻所爱恋的女子的娇美形象。第二叠写他睹物思人,追忆旧情。其中“记琅、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两句,回想当年她在嫩篁上用指甲刻下诗句,如今香痕犹在,却已成陈迹。这里借写“香痕纤指”,表现了他们诗词唱和的高雅情趣。第三叠追忆当年夜泛西湖的情事,其中“麝霭飞雨”写她身上散发出宛若兰麝的香味。“单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四句,写他们在月下奏乐起舞,她因兴奋欢乐而容光焕发、毫无倦意。这里洋溢着他们相聚时青春的欢乐、热烈的恋情与浪漫的趣味。“嫣香易落,回头澹碧消烟,镜空画罗屏里”三句,词意陡然逆转,以叹息花谢香消,写出西湖情事的悲剧结局。第四叠在回忆西园欢事后,以“如今鬓点凄霜,半箧秋词,恨盈蠹纸”作结。这首词写得奇幻曲折而又缠绵悱恻,极其沉痛。其感染人心的力量,在于词人表明了他与故姬的恋情,不只是异性容貌的吸引,而是情趣的相投、艺术的相知、灵魂的相融。词中对故姬芳香气息的几处描写,都对词人的美好情感作了很好的烘托与渲染。
更加可贵的是,吴文英这些描写爱妾香气的词,在飘渺的感伤与梦幻的凄楚中能使读者获得一种温馨的美感。上举《浣溪沙》中“玉纤香动小帘钩”的幻美景象,无疑是对词人孤苦寂寞心灵的安慰;而《风入松》里“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既让人想象他们昔日相聚的欢乐与幸福,又使人感悟到纯真深挚的恋情可以超越时空阻隔、抵御风雨侵袭。我们再看一首《踏莎行》: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
这是词人端午追忆苏姬的感梦之作。上下片都以细腻逼真的笔触描摹梦中人容姿之美与衣饰之丽,其中仍然着意表现她的体香。上片“绣圈”句,写苏姬所遗的绣花圈饰还带着淡淡的脂香。下片“香瘢”句,写她系着红丝的手腕上,那“守宫砂”的红瘢点刚褪色,却还散发着幽香。在虚幻的梦境中,词人对爱妾的纤手及其香气的感觉竟如此清晰真切。“绣圈"与“香瘢”这两个写苏姬体香的特写镜头,凄艳绮丽,前后映照。结拍两句写他从梦境回到现实,在迷的秋雨中,他仍恍若看到梦中人隔江向他嫣然微笑。这首词的情调是凄迷哀怨的,意境是虚幻飘渺的,但却让我们感到,时间和空间的江河、甚至生与死的界限,阻隔不住有情人心灵的交流,人的美好气息将永远驻留在其爱人的心灵之中。吴梦窗的这些忆姬词,在忧伤与悲哀中显示了爱的伟大、永恒的力量,也生动地印证了上文所引普鲁斯特那段兼具深情与哲理的名言。
四
对于吴梦窗喜爱并擅长描写气味这一点,他的好友周密似有所感悟并有意学习,写下了不少模仿梦窗来描写香气的字句。周密几首寄赠梦窗的词,其中《玲珑四犯》首句即是“波暖尘香”;《玉漏迟?老来欢意少》云:“犹想乌丝醉墨,惊俊语、香红围绕。”可见周密心目中的梦窗,是与“尘香”等气味密切相关的,因此他才会说梦窗词中的“俊语”有“香红围绕”。周密的拟梦窗词,如《朝中措?彩绳朱乘驾涛云》,除了仿效梦窗的辞藻密丽外,词中“香瘢半掐秋痕”,更是直接搬用了梦窗词中几次出现的“香瘢”意象。后世词论家对吴文英善写香气也有所论及。清代戈载评梦窗词说:“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14戈氏所说的“灵气”,可能也包括梦窗词中的氤氲香气吧?至于况周颐以“芬菲铿丽”四字赞梦窗词15,分明察觉到其词兼具嗅觉、触觉、视觉与听觉之美感。近人陈洵评梦窗《风入松?画船帘密不藏香》词曰:“是香是梦,游思缥缈”16,揭示了梦窗以奇幻想象与空灵笔致描写梦中闻香,从而使词境“游思缥缈”的特色。刘永济在解析梦窗词时更多次拈出其善写香气之妙,如:评《夜游宫?窗外捎溪雨响》换头五字“香苦欺寒劲”云:“将花香与雨气融成一片。”17评《珍珠帘》起句“蜜沉烬暖余(“余”又作“萸”)烟袅”云:“盖用香作象征性来写自己此际之情事,运思如发。香烬犹暖,以言旧事已销沈而余情犹在也。余烟尚袅,以言旧人之影尚存心中也。”18评《解连环?暮檐凉薄》“又惹旧愁,汗香阑角”二句曰:“言忽似汗香犹在阑角,思之心切也。”19评《乌夜啼?西风先到岩扃》“香裂碧窗烟破,醉魂醒”二句说:“歇拍以桂花香气酷烈,破人醉眠作结。”20以上所举诸人的词作和词论也足以证明,吴文英确是爱写并擅写香味的词坛妙手。
吴文英之所以喜爱并擅长描写气味,首先是由于他有极强的嗅觉能力。他对各种气味尤其是香气非常敏感,也喜欢用鼻子去感受世界。大千世界充满了形态、色彩、明暗、气味、声息,只有调动起以视觉和听觉为主的全部感觉,并使它们相互映衬、错综叠合,才可能营构出“芬菲铿丽”、活色生香的意象,传达自己内心丰富、复杂、微妙、幽邃的感情与感受。其次,吴文英善于学习唐宋文人描写气味的艺术经验。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以前的诗人很少描写嗅觉。从唐代开始,嗅觉功能的表现越来越引起诗人们的注意。李贺、李商隐、温庭筠等都是唐代擅长描写气味的诗人,吴文英写香,对他们的艺术经验多有借鉴。再次,宋代广泛流行的“鼻观说”对吴文英也有启示作用。大乘佛教诸经论有“六根互通互用”之说,主张人的各感官之间彼此交通并相互为用。在此基础上,佛家又提出“鼻观”的参禅方式,就是用嗅觉感官进行般若观照,体认世界本真,领悟佛法真谛。“鼻观说”提出后很快就被用于文学批评与创作之中。在宋人的诗文中,出现了不少类似禅宗语录的“鼻观”、“耳视”、“目听”之类的词汇。钱锺书先生《通感》一文中所举的诗词,如:“拚了如今醉倒闹香中”(王灼《虞美人》)、“数本菊,香能劲”(吴潜《满江红》)、“香声喧橘柚”(阮大铖《张兆苏移酌根遂宅》),就都是将嗅觉通于视觉、听觉21。“鼻观说”的流行,再加上“词为艳科”、多写香艳的词体特点,使宋代婉约派、典雅派词人大都喜爱并善于描写气味尤其是香味。就词中描写香味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吴文英堪称第一人。宋代词人中使用“香”字比较多的,柳永73次(包括词题,下同),周邦彦67次,姜夔31次,史达祖72次,四人累计243次,而吴文英一人就达259次(其中词题20次),可见他对香味的描绘已后来居上,远超唐宋诸家。
在梦窗咏墨梅《暗香疏影?占春压一》词中,有“若把南枝,图入凌烟,香满玉楼琼阙”之句,似可移用来评赞梦窗词对香味的描写。梦窗一介寒士,终身布衣,尽管他忧怀国事,却不曾想过也不可能被“图入凌烟”之阁,但他幽邃奇幻的词篇中所散播的美人与鲜花的清芬异香,却已弥满宋代词苑的“玉楼琼阙”,并流芳千载,沁入人心!
注释:
①莫言:《什么气味最美好》,南海出版公司2002年9月版,第182页。
②张爱玲:《张看》,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198—199页。
③钱鸿瑛:《梦窗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71页。
④黄庭坚《贾大赐惠宝薰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久失此稿,偶于门下后省故纸中得之》(其五)诗曰:“贾侯怀六韬,家有十二戟。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
⑤15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年1月版,第4447页。
⑥⑧17181920刘永济:《微睇室说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5月版,第91、35、17、37、102、104页。
⑦16陈洵:《海绡说词》,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本,第4848、4861页。
⑨[法]波德莱尔:《恶之花?巴黎的忧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4月版,第59页。
⑩[法]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上),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第30页。
11杨铁夫认为:“梦窗忆姬之作,居全集四分之一。”(见其《吴梦窗词笺释》,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版,第3页)田玉琪认为:“《梦窗词》中怀人词主要对象是苏、杭二妾,其中怀念杭妾的约有十多首,怀念苏妾的有五十首左右。”此取田说。见田玉琪《徘徊于七宝楼台——吴文英词研究》第38页及《附录一》,中华书局2004年8月版。
12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版,第215页。
13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中华书局1979年8月版,第629页。
14戈载:《宋七家词选》,蒙香室丛书刊本。
21钱锺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60页。
放弃是一种选择
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放弃的,放弃是面对生活的清醒选择。学会放弃,才会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轻松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生命的价值也许就在于它的一次性,你永远没有后悔的机会。所有的快乐和忧伤,所有的微笑和泪水,只能代表过去,我们不可能永远只活在昨天,活在回忆里。选择了生,就放弃了死;选择了希望,就放弃了失望;选择了明天,就别在留恋今天;选择了这一切,就永远不要后悔…… 生活中,我们必须学着放弃并远离某些东西。要懂得放弃。像那些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作为青年时期的我们尤为重要。不要经不住某些诱惑,有些花儿虽美,却有刺,有些美酒很香,却有毒。 学会放弃,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学会放弃,让我们能有个轻松的开始,精彩的度过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 放弃是一种收获。 在仕途中,放弃对权利的追逐,随遇而安,得到的是宁静和淡泊; 在淘宝过程中,放弃对金钱无休止的掠夺,得到的是安乐和快乐; 在春风得意,美女如云时,放弃对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美满。 人生的智慧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你懂不懂如何选择和适时的放弃。正所谓“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有些东西不属于我们,苦苦的追寻也不会有结果。 放弃是一种魄力。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没有太多的欲望,活的很简单,洒脱,自由。鱼与熊掌不可兼的,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生命有限,懂得放弃是一种聪慧和超脱。 苦苦的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的感伤春光,是蠢人;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不是我们努力就能实现的,有的靠缘分;有的靠机遇;有的我们只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来欣赏,不是自己的不强求,无法得到的就放弃。 就像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懂得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放弃;其实,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是真的不能割舍。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需要适时的放弃!世间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们一直在苦苦的向往与追求。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人说放弃也是一种美,也有它的意义。 人生如戏,生命如歌,在整个人生的剧幕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唯一的导演,只有学会适时放弃,才能彻悟人生,笑看生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懂得放弃才快乐,背着包袱走路太累,何不放下沉重的行囊,轻装上路,走出人生的精彩来摘自《励志网》http://www.usa520.com/viewthread.php?tid=11533&extra=page%3D1
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
如果不曾被伤害,就不会如此明白
开始的开始总是甜蜜的。后来就有了厌倦、习惯、背弃、寂寞、绝望和冷笑。曾经渴望与一个人长相厮守,后来,多么庆幸自己离开了?曾几何时,在一段短暂的时光里,我们以为自己深深的爱着的一个人。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不是爱,那只是对自己说谎。你以为不可失去的人,原来并非不可失去。你流干了眼泪,自有另一个人逗你欢笑。你伤心欲绝,然后发现不爱你的人,根本不值得你为之伤心。今天回首,何尝不是一个喜剧?情尽时,自有另一番新境界,所有的悲哀也不过是历史。爱情总是想象比现实美丽,相逢如是,告别亦如是。我们以为爱得很深、很深,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最深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因为爱情的缘故,两个陌生人可以突然异常熟络。然而,相同的两个人,在分手时却说,我觉得你越来越陌生。爱情将两个人由陌生变成熟悉,又由熟悉变成陌生。
爱情正是一个将一对陌生人变成情侣,又将一对情侣变成陌生人的游戏。相信爱情可以令一个人改变,是年轻的好处,也是年轻的悲哀。浪子永远是浪子。令男人改变的,也许是上帝的爱或者佛祖的慈悲,但绝对不会是女人。最不宜结婚的是浪子,最适宜结婚的也是浪子。往往不是女人改变一个浪子,而是女人在浪子想改变的时候刚好出现。男人的一生,不过对女人做两件事:超乎她想象的好和超乎她想象的坏。女人用他的好来原谅他的坏。如果有一天他们不能在一起,不是他太坏,而是她太好。我们一生之中,要牢记和要忘记的东西一样多。记忆存在细胞里,在身体里面,与肉体永不分离,要摧毁它,等于玉石俱焚。
然而,有些事情必须忘记,忘记痛苦,忘记最爱的人对你的伤害,只好如此。时间会让你了解爱情,时间能够证明爱情,也能够把爱推翻。没有一种悲伤是不能被时间减轻的。
如果时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所有的悲哀、痛苦、失败都是假的,那该多好?可惜,世上有很多假情假义,自己的痛苦、失败、悲哀,却偏偏总是真的。他纵有千个优点,但他不爱你,这是一个你永远无法说服自己去接受的缺点。
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暗恋是一种自毁,是一种伟大的牺牲。暗恋,甚至不需要对象,我们不过站在河边,看着自己的倒影自怜,却以为自己正爱着别人。爱情和情歌一样,最高境界是余音袅袅。最凄美的不是报仇雪恨,而是遗憾。最好的爱情,必然有遗憾。那遗憾化作余音袅袅,长留心上。最凄美的爱,不必呼天抢地,只是相顾无言。
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才会失望。遗憾,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还有令你遗憾的事情。追寻爱情,然后发现,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最浪漫的爱是得不到的。最浪漫的情话,是当哪个已经跟你分了手的人打电话来问:"你好吗?"你稀松平常地回答:"我很好。"而其实你还爱着他,你一点也不好。男人伪装坚强,只是害怕被女人发现他软弱。女人伪装幸福,只是害怕被男人发现她伤心。
爱情,有时候,是一件令人沉沦的事情,所谓理智和决心,不过是可笑的自我安慰的说话。爱情从来都是一种束缚,追求爱情并不等于追求自由。自由可贵,我们用这最宝贵的东西换取爱情。因为爱一个人,明知会失去自由,也甘愿作出承诺。诺言是用来跟一切的变幻抗衡。变幻原是永恒,我们唯有用永恒的诺言制约世事的变幻。不能永恒的,便不是诺言。诺言是很贵的,如果你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是有安全感,又没有安全感。爱是一种震撼,也是一种无力。爱是诱惑,也惟有爱能给你力量抗拒诱惑。爱是忠诚,可是爱也会令你背叛。一个人负心,或许是因为他的记忆力不好。他忘记了,所以能够负心;不是因为他负心,所以他忘记了。以前种种,他并非完全忘记,但他记忆力太差了,往事已经不再深刻,很快就被新的记忆取代,只记得新人的欢笑,忘记旧人的笑脸。爱和怀念是两回事。男人忘不了旧情人,必然是他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伤害她,那一次的过失,他无法弥补。当明知不可挽回,唯一补偿的方法就是怀念,同时也用对她的怀念来惩罚自己。自以为是的深刻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话。懂爱的女人通常输得很惨
爱情本来就是残忍的,胜者为王。感情可以转帐,婚姻可以随时冻结,激情可以透支,爱情善价而沽。是的,在这细小的都市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今天的长相厮守,只是尽力而为而已。最安全和最合时宜的方式,还是和自己厮守。一个钱币最美丽的状态,不是静止,而是当它像陀螺一样转动的时候,没人知道,即将转出来的那一面,是快乐或痛苦,是爱还是恨。快乐和痛苦,爱和恨,总是不停纠缠。
所谓缘分,也和发明一样吧,都是源于偶然。爱情也是一种发明,需要不断改良。只是,这种发明跟其他发明不一样,它没有专利权,随时会给人抢走。愈害怕失去的人,愈容易失去。愈想得到,就愈要放手。放手是很难的,但是别无选择。世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挽回的,比如良知,比如体重。但不可挽回的东西更多,譬如旧梦,譬如岁月,譬如对一个人的感觉。放弃一个很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很爱的人才是痛苦。食物可以有标签,说明"请在此之前食用"。女人不是食物,青春是有期限的,忍耐也是有期限的,请在期限期满之前好好爱她,好好照顾她,因为她是逾时不候的。万物有时,怀抱有时,爱情也有时序。爱情有生、老、病、死。
爱情总在不知不觉间过期。有一天,我们把它拿出来,才知道它最鲜活的日子已经永远过去。在最有感觉的时候,她没有停下脚步,那么,也不必在一起走完那段路之后,回头去寻找那些散落在地上的感觉,路已经走完。爱情中最伤感的时刻是后期的冷淡,一个曾经爱过你的人,忽然离你很远,咫尺之隔,却是天涯。曾经轰轰烈烈,曾经千回百转,曾经沾沾自喜,曾经柔肠寸断。到了最后,最悲哀的分手竟然是悄无声息。有相逢就有别离,可是每个人都害怕别离。大家都知道,最后一次的别离就是死亡。我们口里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里却舍不得喝掉手中的酒,还想再唱一支歌,再唱一支歌。你可不可以不走?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不是爱,那只是对自己说谎。你以为不可失去的人,原来并非不可失去。你流干了眼泪,自有另一个人逗你欢笑。你伤心欲绝,然后发现不爱你的人,根本不值得你为之伤心。今天回首,何尝不是一个喜剧?情尽时,自有另一番新境界,所有的悲哀也不过是历史。爱情总是想象比现实美丽,相逢如是,告别亦如是。我们以为爱得很深、很深,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最深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因为爱情的缘故,两个陌生人可以突然异常熟络。然而,相同的两个人,在分手时却说,我觉得你越来越陌生。爱情将两个人由陌生变成熟悉,又由熟悉变成陌生。
爱情正是一个将一对陌生人变成情侣,又将一对情侣变成陌生人的游戏。相信爱情可以令一个人改变,是年轻的好处,也是年轻的悲哀。浪子永远是浪子。令男人改变的,也许是上帝的爱或者佛祖的慈悲,但绝对不会是女人。最不宜结婚的是浪子,最适宜结婚的也是浪子。往往不是女人改变一个浪子,而是女人在浪子想改变的时候刚好出现。男人的一生,不过对女人做两件事:超乎她想象的好和超乎她想象的坏。女人用他的好来原谅他的坏。如果有一天他们不能在一起,不是他太坏,而是她太好。我们一生之中,要牢记和要忘记的东西一样多。记忆存在细胞里,在身体里面,与肉体永不分离,要摧毁它,等于玉石俱焚。
然而,有些事情必须忘记,忘记痛苦,忘记最爱的人对你的伤害,只好如此。时间会让你了解爱情,时间能够证明爱情,也能够把爱推翻。没有一种悲伤是不能被时间减轻的。
如果时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所有的悲哀、痛苦、失败都是假的,那该多好?可惜,世上有很多假情假义,自己的痛苦、失败、悲哀,却偏偏总是真的。他纵有千个优点,但他不爱你,这是一个你永远无法说服自己去接受的缺点。
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暗恋是一种自毁,是一种伟大的牺牲。暗恋,甚至不需要对象,我们不过站在河边,看着自己的倒影自怜,却以为自己正爱着别人。爱情和情歌一样,最高境界是余音袅袅。最凄美的不是报仇雪恨,而是遗憾。最好的爱情,必然有遗憾。那遗憾化作余音袅袅,长留心上。最凄美的爱,不必呼天抢地,只是相顾无言。
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才会失望。遗憾,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还有令你遗憾的事情。追寻爱情,然后发现,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最浪漫的爱是得不到的。最浪漫的情话,是当哪个已经跟你分了手的人打电话来问:"你好吗?"你稀松平常地回答:"我很好。"而其实你还爱着他,你一点也不好。男人伪装坚强,只是害怕被女人发现他软弱。女人伪装幸福,只是害怕被男人发现她伤心。
爱情,有时候,是一件令人沉沦的事情,所谓理智和决心,不过是可笑的自我安慰的说话。爱情从来都是一种束缚,追求爱情并不等于追求自由。自由可贵,我们用这最宝贵的东西换取爱情。因为爱一个人,明知会失去自由,也甘愿作出承诺。诺言是用来跟一切的变幻抗衡。变幻原是永恒,我们唯有用永恒的诺言制约世事的变幻。不能永恒的,便不是诺言。诺言是很贵的,如果你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是有安全感,又没有安全感。爱是一种震撼,也是一种无力。爱是诱惑,也惟有爱能给你力量抗拒诱惑。爱是忠诚,可是爱也会令你背叛。一个人负心,或许是因为他的记忆力不好。他忘记了,所以能够负心;不是因为他负心,所以他忘记了。以前种种,他并非完全忘记,但他记忆力太差了,往事已经不再深刻,很快就被新的记忆取代,只记得新人的欢笑,忘记旧人的笑脸。爱和怀念是两回事。男人忘不了旧情人,必然是他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伤害她,那一次的过失,他无法弥补。当明知不可挽回,唯一补偿的方法就是怀念,同时也用对她的怀念来惩罚自己。自以为是的深刻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话。懂爱的女人通常输得很惨
爱情本来就是残忍的,胜者为王。感情可以转帐,婚姻可以随时冻结,激情可以透支,爱情善价而沽。是的,在这细小的都市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今天的长相厮守,只是尽力而为而已。最安全和最合时宜的方式,还是和自己厮守。一个钱币最美丽的状态,不是静止,而是当它像陀螺一样转动的时候,没人知道,即将转出来的那一面,是快乐或痛苦,是爱还是恨。快乐和痛苦,爱和恨,总是不停纠缠。
所谓缘分,也和发明一样吧,都是源于偶然。爱情也是一种发明,需要不断改良。只是,这种发明跟其他发明不一样,它没有专利权,随时会给人抢走。愈害怕失去的人,愈容易失去。愈想得到,就愈要放手。放手是很难的,但是别无选择。世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挽回的,比如良知,比如体重。但不可挽回的东西更多,譬如旧梦,譬如岁月,譬如对一个人的感觉。放弃一个很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很爱的人才是痛苦。食物可以有标签,说明"请在此之前食用"。女人不是食物,青春是有期限的,忍耐也是有期限的,请在期限期满之前好好爱她,好好照顾她,因为她是逾时不候的。万物有时,怀抱有时,爱情也有时序。爱情有生、老、病、死。
爱情总在不知不觉间过期。有一天,我们把它拿出来,才知道它最鲜活的日子已经永远过去。在最有感觉的时候,她没有停下脚步,那么,也不必在一起走完那段路之后,回头去寻找那些散落在地上的感觉,路已经走完。爱情中最伤感的时刻是后期的冷淡,一个曾经爱过你的人,忽然离你很远,咫尺之隔,却是天涯。曾经轰轰烈烈,曾经千回百转,曾经沾沾自喜,曾经柔肠寸断。到了最后,最悲哀的分手竟然是悄无声息。有相逢就有别离,可是每个人都害怕别离。大家都知道,最后一次的别离就是死亡。我们口里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里却舍不得喝掉手中的酒,还想再唱一支歌,再唱一支歌。你可不可以不走?
赏月
我站在窗前,银色的月光洒下来,洒向远处,近处的楼宇.在这醚红闪烁的都市,月光仿佛已被忽略掉了……但我喜欢这月光,因为他寄托了我幼年时的梦想:我趴在炕沿上,低头望着坑坑洼洼的泥地,积水肆虐,沾着泥巴的鞋子,像舢板船一样在水上打着旋儿.昏黄的灯光下,墙壁上雨水留下的斑渍,哭着脸.年轻的母亲躬着腰,拿着水瓢,徒劳地向门外赶着水……那一年,我才三岁.但这最初的关于房子的记忆,却永久地定格在我的心头:风雨飘摇,居无定所.那时太小,还不懂得辛酸.当窗外的闪电和雷鸣悄悄隐退,我便开始天真地想:要是有像月亮一样的房子该多好啊!或许人类对居所的最初梦想,也如我当初那般纯朴无邪吧?但现在的嫦娥是否也会向往飞到寻常百姓家呢?“我们善于打碎一个旧世界,我们更善于创造一个新世界!”,这已绝对不仅仅是人类的豪言壮语.从远古的“构木为巢”,到现代的“私家别墅”,人类就是在这样不断梦想中,不断实践中,踩着梦的脚印一步步从远古走来的。当我们开始真正享用自己亲手烹饪的美餐,又会常常迷失在被林林总总屹立的高楼,所围困的街心花园。我们从何而来,又向何而去?于是带着困惑,与迷茫,人们开始留连于曾不齿一看的田园,矿野,沙丘……仍就还是在寻求,寻求一种来自于冥冥之中的梦想.在赞美牧野的广阔之余,仍就不会忘记在广博的原野上,安插上一栋更精美的“作品”.这便是人的本性__对居所永不停歇地追寻……我总以为,人类对房屋的追寻,其实是一种母性情结的光大.母腹是人类诞生这个世界之前最温暖的居所.这种最原始的纽带,给了人类苦思冥想的灵感,和永不停歇的改造,这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追寻.兰心慧质的人类,千辛万苦打造的现代家园,无非就是在体验一种打坐于母体时的感觉:寻找一种身体上的安全,和心灵上的温暖.月光从远古一路走来,从没改变过,从没动摇过.改变的只会是月光下的原野和城市…….
摘自http://www.usa520.com/viewthread.php?tid=6597&extra=page%3D1
摘自http://www.usa520.com/viewthread.php?tid=6597&extra=page%3D1
2008年9月11日星期四
Resting in True Love
Resting in True Love
S
(1 John 3:18) Little children, let us not love in word or in talk, but in deed and in truth.
孩子们,让我们不要爱言谈吧,要热爱行为和真理.
O
Truth: reality is the greatest measure of our love. And despite my opinions, God alone has a perfect understanding of truth, of reality. He helps us recognize truth by telling us to observe behaviors (deeds), which in turn gives us a more perfect understanding of love. Unfortunately, words and talk are too often cheap and deceptive claims that violate truth.
事实才是我们的爱的最伟大的财富,而不管我的观点是什么。上帝总是有它自己对真理的独特理解。他帮助我们认识真理,告诉我们要观察行为本身,以此来促进我们对爱之完美理解。很不幸,言谈却是廉价与蛊惑性的声称,违背了真相。
A
If I could not speak the language of people around me, could my deeds accurately prove my love? Before answering that, I need to decide whether I am willing to love people to the extent of laying my life down for them (1 John 3:16). Despite popular religious quotations, words of love are tremendously valuable: redemption, salvation, and mental health rest on true words. I work to make my words believable by my works.
如果不能用语言与周围的人沟通,我的行为能证明我的爱吗?在回答这之前,我需要决定我是否真的心甘情愿为了他们把我自己放下来。尽管那些宗教的言语,爱的格言已经够多了,什么救赎了,拯救了,精神疗法了。我将通过工作证明我的爱之格言真实可信。
P
Lord, may my deeds spring from Your love. May my words and deeds find rest in Your truth, and please wrest from me all false loves in word or in deed.
上帝,愿我的行为因你的爱而勃发,愿我的言行因你真理的指引而得到安慰,并真情地请求您摒弃我言行中所有的错误的爱吧!
S
(1 John 3:18) Little children, let us not love in word or in talk, but in deed and in truth.
孩子们,让我们不要爱言谈吧,要热爱行为和真理.
O
Truth: reality is the greatest measure of our love. And despite my opinions, God alone has a perfect understanding of truth, of reality. He helps us recognize truth by telling us to observe behaviors (deeds), which in turn gives us a more perfect understanding of love. Unfortunately, words and talk are too often cheap and deceptive claims that violate truth.
事实才是我们的爱的最伟大的财富,而不管我的观点是什么。上帝总是有它自己对真理的独特理解。他帮助我们认识真理,告诉我们要观察行为本身,以此来促进我们对爱之完美理解。很不幸,言谈却是廉价与蛊惑性的声称,违背了真相。
A
If I could not speak the language of people around me, could my deeds accurately prove my love? Before answering that, I need to decide whether I am willing to love people to the extent of laying my life down for them (1 John 3:16). Despite popular religious quotations, words of love are tremendously valuable: redemption, salvation, and mental health rest on true words. I work to make my words believable by my works.
如果不能用语言与周围的人沟通,我的行为能证明我的爱吗?在回答这之前,我需要决定我是否真的心甘情愿为了他们把我自己放下来。尽管那些宗教的言语,爱的格言已经够多了,什么救赎了,拯救了,精神疗法了。我将通过工作证明我的爱之格言真实可信。
P
Lord, may my deeds spring from Your love. May my words and deeds find rest in Your truth, and please wrest from me all false loves in word or in deed.
上帝,愿我的行为因你的爱而勃发,愿我的言行因你真理的指引而得到安慰,并真情地请求您摒弃我言行中所有的错误的爱吧!
Resting in True Love
Resting in True Love
S
(1 John 3:18) Little children, let us not love in word or in talk, but in deed and in truth.
孩子们,让我们不要爱言谈吧,要热爱行为和真理。
O
Truth: reality is the greatest measure of our love. And despite my opinions, God alone has a perfect understanding of truth, of reality. He helps us recognize truth by telling us to observe behaviors (deeds), which in turn gives us a more perfect understanding of love. Unfortunately, words and talk are too often cheap and deceptive claims that violate truth.
事实才是我们的爱的最伟大的财富,而不管我的观点是什么。上帝总是有它自己对真理的独特理解。他帮助我们认识真理,告诉我们要观察行为本身,以此来促进我们对爱之完美理解。很不幸,言谈却是廉价与蛊惑性的声称,违背了真相。
A
If I could not speak the language of people around me, could my deeds accurately prove my love? Before answering that, I need to decide whether I am willing to love people to the extent of laying my life down for them (1 John 3:16). Despite popular religious quotations, words of love are tremendously valuable: redemption, salvation, and mental health rest on true words. I work to make my words believable by my works.
如果不能用语言与周围的人沟通,我的行为能证明我的爱吗?在回答这之前,我需要决定我是否真的心甘情愿为了他们把我自己放下来。尽管那些宗教的言语,爱的格言已经够多了,什么救赎了,拯救了,精神疗法了。我将通过工作证明我的爱之格言真实可信。
P
Lord, may my deeds spring from Your love. May my words and deeds find rest in Your truth, and please wrest from me all false loves in word or in deed.
哦,上帝,愿我的行为因你的爱而勃发。愿我的言行在你真理的指引下得到安慰。并请求您摒弃我言行中的所有错误的爱吧!
S
(1 John 3:18) Little children, let us not love in word or in talk, but in deed and in truth.
孩子们,让我们不要爱言谈吧,要热爱行为和真理。
O
Truth: reality is the greatest measure of our love. And despite my opinions, God alone has a perfect understanding of truth, of reality. He helps us recognize truth by telling us to observe behaviors (deeds), which in turn gives us a more perfect understanding of love. Unfortunately, words and talk are too often cheap and deceptive claims that violate truth.
事实才是我们的爱的最伟大的财富,而不管我的观点是什么。上帝总是有它自己对真理的独特理解。他帮助我们认识真理,告诉我们要观察行为本身,以此来促进我们对爱之完美理解。很不幸,言谈却是廉价与蛊惑性的声称,违背了真相。
A
If I could not speak the language of people around me, could my deeds accurately prove my love? Before answering that, I need to decide whether I am willing to love people to the extent of laying my life down for them (1 John 3:16). Despite popular religious quotations, words of love are tremendously valuable: redemption, salvation, and mental health rest on true words. I work to make my words believable by my works.
如果不能用语言与周围的人沟通,我的行为能证明我的爱吗?在回答这之前,我需要决定我是否真的心甘情愿为了他们把我自己放下来。尽管那些宗教的言语,爱的格言已经够多了,什么救赎了,拯救了,精神疗法了。我将通过工作证明我的爱之格言真实可信。
P
Lord, may my deeds spring from Your love. May my words and deeds find rest in Your truth, and please wrest from me all false loves in word or in deed.
哦,上帝,愿我的行为因你的爱而勃发。愿我的言行在你真理的指引下得到安慰。并请求您摒弃我言行中的所有错误的爱吧!
2008年9月10日星期三
我最热爱的网站之一
我最热爱的网站之一http://steveswindow.blogspot.com/
博主为一个上帝般亲切的美国男人.应该是从事牧师之类的神职人员.我喜欢他的语言,非常之喜欢!
特分享给大家: This window allows me to share myself with whoever might want to look into my world. It allows me to look into your world, too. Sure, we present what we want to. My hope is that we will enlighten, encourage, and enjoy each other by our mutual sharing. Welcome.
这是个允许我分享我自己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任何想要进入我世界的人都可以分享之.当然,它也允许我进入您的世界.毫无疑问,我们彼此呈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的希望是通过我们的相互分享,启迪的智慧,彼此得到最深切的鼓励!欢迎您!
博主为一个上帝般亲切的美国男人.应该是从事牧师之类的神职人员.我喜欢他的语言,非常之喜欢!
特分享给大家: This window allows me to share myself with whoever might want to look into my world. It allows me to look into your world, too. Sure, we present what we want to. My hope is that we will enlighten, encourage, and enjoy each other by our mutual sharing. Welcome.
这是个允许我分享我自己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任何想要进入我世界的人都可以分享之.当然,它也允许我进入您的世界.毫无疑问,我们彼此呈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的希望是通过我们的相互分享,启迪的智慧,彼此得到最深切的鼓励!欢迎您!
创氏邀请贴
创氏邀请贴
中国创氏营销:诚邀全国各地销售人士,营销策划人士,立志创业人士,共同创业.凝聚我们的智慧,经验形成一股智慧源泉.整合各地人力资源,地方资源形成一个营销平台,作为投资.激发个人最大的潜能,使个人有限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增强团队的创造力.用强大的团队创造力成就个人.让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回报,从而完成我们的创业计划.改变我们平凡的命运. 创氏营销不需要你投资一分钱创业,只要你具有真诚的品德,高度的创业心,谦虚好学心,你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创业伙伴.让我们把分散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为我们制造人生的新起点.详情请加盟创氏了解.有识之士请加创氏QQ群1部63529003;群2部:6348569.创氏欢迎你,我们期待你的加盟,共同实现创业理想.创氏营销网:www.csyingxiao.cn
中国创氏营销:诚邀全国各地销售人士,营销策划人士,立志创业人士,共同创业.凝聚我们的智慧,经验形成一股智慧源泉.整合各地人力资源,地方资源形成一个营销平台,作为投资.激发个人最大的潜能,使个人有限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增强团队的创造力.用强大的团队创造力成就个人.让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回报,从而完成我们的创业计划.改变我们平凡的命运. 创氏营销不需要你投资一分钱创业,只要你具有真诚的品德,高度的创业心,谦虚好学心,你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创业伙伴.让我们把分散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为我们制造人生的新起点.详情请加盟创氏了解.有识之士请加创氏QQ群1部63529003;群2部:6348569.创氏欢迎你,我们期待你的加盟,共同实现创业理想.创氏营销网:www.csyingxiao.cn
创氏人
创氏成立于2008年6月,聚天下英才,创事业颠峰.整合人力资源;地方企业资源;网络资源;激发创业人士最大潜能,充分发挥各行精英专业技能.凝聚众人智慧形成一股智慧源泉.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天时:强烈的市场竞争,让有识之士有了更大的舞台.此为天时.
地利:创氏成员遍布全国各地,可真实,准确,快捷掌握各地资讯,此为地利.
人和:创氏人只有共同利益,没有利益冲突,是一个互助创业的团队.此为人和.
创氏聚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营销人才;策划人才;网络人才;形成一个平台,高效、快捷的为发展中企业服务.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
创氏人严格要求自己:真诚;创业心;谦虚学习心是创氏人的三个基本必备条件.
创氏人提倡:平等合作;您的发展是我们的发展.无功不受禄.
真诚让你拥有更多的朋友! 63529003
谦虚让你拥有更多的知识!
持之以恒让你拥有更多的财富!
更多的朋友+更多的知识+加更多的财富=辉煌一生
天时:强烈的市场竞争,让有识之士有了更大的舞台.此为天时.
地利:创氏成员遍布全国各地,可真实,准确,快捷掌握各地资讯,此为地利.
人和:创氏人只有共同利益,没有利益冲突,是一个互助创业的团队.此为人和.
创氏聚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营销人才;策划人才;网络人才;形成一个平台,高效、快捷的为发展中企业服务.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
创氏人严格要求自己:真诚;创业心;谦虚学习心是创氏人的三个基本必备条件.
创氏人提倡:平等合作;您的发展是我们的发展.无功不受禄.
真诚让你拥有更多的朋友! 63529003
谦虚让你拥有更多的知识!
持之以恒让你拥有更多的财富!
更多的朋友+更多的知识+加更多的财富=辉煌一生
罗马帝国的起源
罗马帝国的起源
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意大利半岛。亚平宁山脉从西北而东南,再向南,横亘纵贯于半岛之上。意大利北部有肥沃的波河平原;半岛东部的狭长地带,背山面水,适宜畜牧;西部山势展开,有些肥沃的平原,宜于农耕;南部和西西里岛也是宜于农牧业的地区。这些条件比希腊优越得多。半岛上河道纵横,河流平稳,水路交通方便。河流中以波河与第伯河最为重要。第伯河下游自古有利于航行,古罗马城就在它的南岸。古代罗马国家就是以罗马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在谈及欧洲古典文化对现代社会之影响力的时候,人们也许会不由自主地首先想到雅典卫城里那些令人惊羡不已、叹为观止的雕刻或是伟大的思想家伯拉图、苏格拉底等人的不朽杰作。然而一旦我们深入下去,便会发现,若论影响力,在当今的欧洲、美洲乃至亚洲的印度、阿拉伯等地,在它们的文化传统、行政制度、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古罗马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的确,象昔日罗马帝国那般疆域广阔、经济高度繁荣、法制十分健全的古代国家,在中世纪以前的世界各地,恐怕除了盛极一时的中华帝国,再也难以找出其他足以同其匹敌的王朝来了。 关于罗马帝国的起源,人们曾经有过长时间的探索。然而,迟至今日,仍旧是各持一端、众说纷纭,未有定论。遥远的神话传说与近代考古发现的结果纵横杂乱地交织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这就更为它涂上了一层极其朦胧神秘的色彩。早在帝国时代,古罗马史学家李维就曾说过:“关于罗马建城以前的传说以及罗马城本身的创建传说都充满了诗意的神话。……古人在讲述其民族起源时,把人同超自然的神结合起来,使他们的城邦显得更富有神圣性。如果允许其他人这样做,那么罗马人有辉煌的军事成就,把自己的祖先追溯为战神马尔斯。” 让我们带着这智者的话语,来到从欧洲大陆伸入地中海中的亚平宁半岛。在罗马帕拉佐博物馆里,你会发现一尊母狼哺乳婴儿的青铜塑像,它将会把我们带到那远古神奇瑰丽的传说中去…… 公元前12世纪,斯巴达王廷达瑞俄斯的妻子勒达,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海伦。长大以后,海伦的沉鱼落雁之容、倾国倾城之貌使全希腊各个城邦的王子们为之倾慕不已,他们纷纷带着大量的礼物,或以陆路,或从海路、涉波涛,历荆棘,不辞辛劳地奔赴斯巴达,来向她表达爱慕之意,并向斯巴达王求婚。最后,美丽非凡的公主选择了阿特柔斯英俊的儿子墨涅拉俄斯,做了他的妻子。海伦与墨涅拉俄斯彼此厮守,和睦相处,不久,他们便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名叫赫弥俄涅。
然而好景不长,令人遗憾的悲剧开始了。当墨涅拉俄斯作了斯巴达王之后,宫廷中来了一位异国王子,他便是特洛伊王阿摩斯的第二个儿子帕里斯。斯巴达王热忱地款待了这异乡的客人,然而,却未曾料到帕里斯对海伦一见钟情,最后居然与海伦趁着黑夜的掩护私奔了。 愤怒的墨涅拉俄斯立即与他的兄长阿伽门农共同召集希腊各地城邦的王室英雄,讨论这件令所有希腊城邦感到万分羞辱的事情。其中有勇猛的大将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以及伊塔克王拉厄耳忒斯之子俄底修斯。同仇敌忾之中希腊人组成了一支10万人的大军,大约1000多只快船,横渡茫茫爱琴海前去讨伐特洛伊。这样,历史上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战争,即由争夺海伦——这位千古艳后所引发的一场持续10年的残酷战争,便爆发了。人们通常称之为特洛伊战争。
希腊诸城邦的进攻遭到特洛伊人的顽强抵抗,尽管希腊人在特洛伊疯狂地攻城掠地,可是一直到了第九年也未能将特洛伊人征服。转眼便是第十个年头了,希腊仍在血战,他们攻进了克律塞,并洗劫了此城。希腊人在分配战利品的时候,把城里阿波罗神庙祭司的女儿克律塞伊斯奉送给了阿伽门农王。而勇敢的阿喀琉斯却爱上了迷人的克律塞伊斯。由此他和阿伽门农王产生了无法弥补的仇隙。但后来阿喀琉斯竟然退出了战斗。希腊失去了这样一位勇敢的将军后,根本无法抗御特洛伊人。特洛伊人乘机转守为攻,将希腊人打得一败涂地。经过多次激战交锋,特洛伊人竟然攻到海边,眼看希腊人就要守不住了。 强悍的特洛伊人打算烧毁希腊人的船只,然后将他们一举歼灭。而阿喀琉斯对此仍置之不顾,尽管阿伽门农向他请求和解。此时,阿喀琉斯手下一位著名的战将帕特洛克罗斯,不忍看到希腊人全军溃灭。便前去请求阿喀琉斯把铠甲借给他,他假借阿喀琉斯之名击退了特洛伊人,他自己却在与特洛伊名将赫克托的交锋中丧失了性命。 帕特洛克罗斯之死促成了阿喀琉斯与统帅阿伽门农之间的和解。阿喀琉斯挟着弑友之仇重新驰骋于沙场,这令特洛伊人大为吃惊,阿喀琉斯终于亲手刺死了赫克托,战局也随之大为改观。 经过10年的浴血奋战之后,希腊人的威名终于在燃烧的土地上得到尊重,特洛伊人不得不在他们面前俯首称臣。 特洛伊失陷后,他们的将领被迫远离国土,踏上逃亡的旅途。其中有个叫伊尼亚的将领也在逃亡者的行列中。他携同其父安基西斯及少数随从在希腊人的箭矢飞来之前就登上了远航的船只。 逃亡者的船只在浩瀚无际的海洋里足足飘荡了整整三年。船上的粮食与淡水眼看即将用完。这时正当绝望之际,命运之神拥抱了这群孤立无援的人。一场风暴又将他们带到了意大利海滨一个叫劳林敦的地方。垂死的人终于觅着了生还的一线曙光。疲惫不堪的逃亡者弃船登岸后,不禁为眼前的景物所吸引:一条宽阔的河流伸向了茂密的丛林,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肥沃的平原,蔚兰的天穹倒映在明澈的湖水中。人们立即在这迷人的地方安顿下来。由于伊尼亚的缘故,那个海岸以后便改名为特洛伊海滨。
当时,意大利这个地区的土著居民皆在马斯之子福那斯的管辖下。福那斯的部队与伊尼亚等人相遇,战斗很快平息,福那斯对这群衣衫褴褛却勇猛刚强的异乡人起了好奇之心。最终,他竟决定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伊尼亚为妻,同时也封给伊尼亚方圆400斯塔的亚的土地。从此,特洛伊人便在这里建立家园,定居下来。 特洛伊人定居于意大利之后,他们的命运从此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三年之后,等到福那斯死了的时候,伊尼亚由于婚姻的缘故,自然而然地继承了前者的王国。他称当地的土著居民为拉丁人,以纪念他的岳父拉丁那斯·福那斯。又过了三年,塔斯康部落卢都利人前来进攻拉丁人。这是由于伊尼亚之妻拉文尼阿原先是和卢都利族人的国王有婚约的缘故,战争由此而起。伊尼亚召令特洛伊人和拉丁人结成联盟,并肩作战,因此,他竟下令自己的将士以拉丁人自居。这一作法极大地巩固了他的军队,卢都利人不是伊尼亚的对手,只好引兵败走。 伊尼亚在击败卢都利之后,势力大增。后来,伊尼亚与附近一个强大的部落伊特拉士坎人发生了争斗。多年征伐的结果,伊尼亚最后获胜,然而不幸的是他本人在即将结束战争的时候竟溺水而亡。于是他与拉文尼阿(福那斯之女)所生的儿子阿斯卡尼阿斯继承了王位。 阿斯卡尼阿斯嗣位时年龄尚小,他的母亲拉文尼阿便代为执掌朝政。那时,拉文尼阿姆(伊尼亚为纪念其妻而命名的国都)已经成为一个繁荣富庶的大城市了。 像他的父王一样,阿斯卡尼阿斯也建立了一个城市。他从拉丁尼阿姆带来了一个移民团,定居在那里,并亲自为它命名为亚尔巴·隆加。亚尔巴建成后的第五年,阿斯卡尼阿斯便逝世了。他的儿子西尔维阿斯继位。此后的诸国王依次是:伊尼阿斯·西尔维阿斯、拉丁那斯·西尔维阿斯、加彼斯、提比利那斯、阿格里巴、罗慕路、亚文丁那斯、普多卡斯。他们全部以西尔维阿斯为姓氏。到此为止,伊尼亚的继承者已是第十位了。 国王普罗卡斯膝下有两个儿子,长子取名为努米托,幼子取名为阿穆略。老国王在临终前,决意将其位传给长子努米托。因而此事引起了阿穆略的嫉恨,他一心想攫取王位,成为西尔维阿斯家族的统治者。最后就在长子登基之际,幼子以武力夺取了王位。他残忍地杀了自己的侄子厄基斯都。为绝后患,阿穆略又强迫他的侄女利阿·西尔维亚作维斯塔神庙的女祭司,使她终其一生不能生儿育女。至于他那位老朽的兄长,阿穆略并未在意,加之努米托性格温和宽厚,赢得不少人的同情,他本人得救了。 不过智者千虑,最终必有一失。俗话说: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此话一点不假。
丘比特之箭击中了西尔维亚。战神马尔斯对她一见钟情,西尔维亚无法拒绝马尔斯的柔情密意,两人终于双双坠入爱河。西尔维亚违反戒律,不久便身怀有孕。阿穆略闻讯后勃然大怒,马上下令将西尔维亚投入牢狱,以示惩罚。等她产下了一对双胞胎后,阿穆略又命令一女奴将婴儿投到台伯河中。其时正值台伯河泛滥时期,大水不断上涨,沿河白浪滔天。这位女奴不禁有些犹豫,她担心自己走到河中去会有危险。因此她将盛放婴儿的篮子置于河水弥漫的路旁就离去了。她心想:待河水再涨高些,孩子就会被洪水卷走。河水果真涨上来,然而幸运的是,大水并未将篮子冲走,因为河边的树枝将它挂住,孩子得以安然无恙。不久,随着洪水的日渐消退,阿穆略的计划成为现实的可能就也化作了泡影。 洪水刚退去,那一直处于酣睡中的婴儿由于饥饿的缘故就大声地啼哭起来了。恰在此时,一只到河边饮水的母狼听到那一声声清脆的啼哭声,不由得便循声走过去。当她发现这一对被人遗弃的可怜兮兮的孪生子时,母性的温柔被蓦然焕发出来。她立即用舌头舐干了孩子脸上的泪痕,并以自己的乳汁喂饱了他们。这一动人的情景刚好被过路的牧人发现,于是他将这一对孩子抱回家中抚养,并给两个孩子分别取名为罗慕路和勒莫。 春去秋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光悄悄地流逝,兄弟俩也逐渐地长大成人了。他们每日跟随牧人外出狩猎,日出而猎,日落而息,就这样炼就了他们敏捷强壮的身体。 牧人看到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也觉得应该让他们出去干一番大事业了,应该去经历风吹雨打,应该去经历风雨的洗礼与磨难。于是便将兄弟俩的身世告诉了他们。他们含泪告别了精心抚养他们成长的牧人,然后勇往直前地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罗慕路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后,立即与弟弟勒莫召令阿尔巴的民众举行了武装起义。起义者揭竿而起,手拿大刀长矛奋勇地攻入王宫,颠覆了阿穆略的王位。
罗慕路接着迎请流浪在外的外祖父回国,将王权归还了他。 兄弟俩决定在洪水退去后,在他们遇救的地方建立一座新的城市,以作为永久的纪念。 可是谁又曾料到,因为新城的命名,罗慕路与勒莫又发生了争执。最后经过占卜,哥哥罗慕路取得了胜利。然而此时仇恨的种子也已不幸地在他们各自的心中扎下了根。 罗慕路为建新城而日夜忙碌着。弟弟勒莫则一直在一旁袖手冷眼旁观着。终于有一天,勒莫在工地上以嘲笑的口吻对其哥哥说道:“你所建的城池如此的简陋,又怎能防御敌人的进攻呢?”血气方刚的罗慕路一时气恼至极,竟丧心病狂地不顾一切地奔上前去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 新城经过艰苦的工作,最后于公元前753年竣工了。人们为了纪念它的创立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其命名为罗马(Rome)。 罗马的第一位主宰者罗慕路堪称一位贤明有为的君主。为了巩固罗马城的防备,罗慕路首先修建了帕拉丁城堡,并且不断地扩大整个城区的范围,当遵循古已有之的对神的敬意的仪式进行完毕后,他又召集全体民众开会,制定了王者仪仗,以示君王的尊严。而且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他又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卫队(据说是由12名强壮的武士组成)。为了使民众服从自己,他还指定100人为元老,入选的家族首脑及其家族被称为父族或贵族。总之,罗慕路将其所能考虑到的全部都付诸实际了。接下去他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要使罗马城的人丁兴旺起来。 罗马城在罗慕路的精心治理之下,如日中天,他们中的勇士们令其他部落闻之胆寒,令人不寒而栗。然而战利品尽管堆积如山,却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就是妇女太少了。国王曾派出使节前往其他部落去请求同他们联姻通婚,然而都遭到了拒绝,他们回答说:“我们根本就不愿意跟亡命之徒和强盗有什么联系。” 罗慕路为此事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有一条妙计涌上心头。他命令手下人放出风气,说罗马城不久将要举行一次规模宏大的节日赛会。罗马人也正在为节日进行十分豪华的准备。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到了那一天,许多部族的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盛会。其中以萨宾族的人为最多,他们大都携其妻子、女儿前来观看。 不久,节日便开始了。当人们的注意力被那精彩的场面吸引住的时候,罗慕路就马上发出了早已预定的信号。早已布置妥当的罗马士兵看到信号,立即包围了会场,其余的人则一拥而入,他们纷纷挑选自己中意的姑娘,结果每个罗马人都捉到一个萨宾姑娘,并将他们强行带回家作为妻子。 蒙此大辱的萨宾人退出了赛会,他们决心以兵戎相见,来惩罚可恶的罗马人。他们刚毅的首领塔喜阿斯发出了集结的号令,军队很快便集结完毕,萨宾人与罗马人开始了一场流血冲突。 塔喜阿斯率萨宾人兵临城下,罗马人则坚守城池,拒不出战。后来,塔喜阿斯以重金贿赂城中守将塔彼阿斯之女塔彼亚,让她协助萨宾人进攻。
历史学家阿庇安曾这样描述道:“在注意防范她的父亲归来之后,她(塔彼亚)答应塔喜阿斯出卖驻军。”塔彼亚果真将城门打开,引导敌人进城。双方在城里短兵相接,这回英勇善战的罗马人又占了上风,不久他们便将萨宾人击败,塔喜阿斯只得率领部下撤出了罗马城。塔彼亚的叛逆不仅引起了罗马人的愤怒,而且她本人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他们一听到塔喜阿斯的命令,就把黄金向那个女人(塔彼亚)投去,直到她重伤而死,埋葬在黄金堆下为止。” 然而,战败的塔喜阿斯并不心甘,待重整旗鼓后,又向罗马人提出挑战。双方约定在城外一山谷中进行决战。其时,双方军队从山岗中列队出击,在战场上杀得难解难分,其状甚为惨烈,可是谁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对方打败。正当此际,罗马人的妻子便出来为他们调解。阿庇安写道:“她们向父亲们的营幕前进的时候,向他们伸出她们的手,把她们替她们的丈夫们所生的婴孩给他们看,证明她们的丈夫们没有虐待她们。她们恳求萨宾人怜惜他们自己、他们的女婿们、他们的外孙们和他们的女儿们,恳求他们,假如不停止这个亲戚间的不神圣的战争,就首先把她们杀死,因为战争是因为她们而起的。”女人们的眼泪感动了萨宾人的心,因此“她们的父亲们,一则因为他们自己的困难,一则因为对这些妇女们的怜惜,并且看到罗马人之所以这样做,不是由于色情,而是由于需要,所以跟罗马人议和了。”(阿庇安语) 战争停止了以后,罗慕路与塔喜阿斯在一条大路上达成协议(这条大路因此命名为圣路)。协议约定,罗慕路和塔喜阿斯都为国王;当时在萨宾族军队里服役的萨宾人和其他愿意来罗马住的萨宾人都可以跟罗马人自己一样,在同样的条件下,按照同样的法律,在罗马定居。这样,两个优秀的部族便走向了溶和。达成协议后,罗慕路统治帕拉丁,塔喜阿斯领有卡匹托尔,共治五年。塔喜阿斯驾崩后,罗慕路为唯一王。后者执政37年,最后被元老院所杀。阿庇安说:“虽然他的统治像一个父亲而不像一个绝对的君王,但是他还是被杀害了,或者如有些人所认为的,升天了。” 就这样,罗慕路带着他的英名逝去后,他的继承者纽马·潘彼略掌握了罗马。据说这位国王也是一位理家能手。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权力的魔杖施展他的才华。他以法制、伦理和礼仪教化国民,同时安秩定序。这样,罗马人由此从一个剽悍、尚武的民族变为集强健、睿智、温文尔雅于一身的强者,整个国家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平和富足的景象。 接替纽马·潘彼略的是一个拉丁人,名叫图拉斯·霍斯提略。他的文治武功丝毫也不逊色于他的前任。作为一位注重法制的君王,他亲手制定了一部满足平民土地要求的法案,此举使得他深获平民阶级的信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完成了几代罗马君王们未竟的宏愿,以漂亮的手段将两个强大的城邦——罗马和阿尔巴·隆伽合并起来,因而这无疑使罗马更加如虎添翼,锐不可当。然而,正当霍斯提略春风得意之时,亚尔巴便有人起来反对他,他们担心这位罗马的主宰者有朝一日会对亚尔巴构成威胁,因此就联络了它邻近的一些部落来遏制霍斯提略。霍斯提略岂肯受制于人,便亲率大军前去征伐。孰料对方军中也不乏勇猛之士。这样经过一段时日,双方竟然相持不下。 罗马人唯恐拖延下去于己不利,便提出速战速决。霍斯提略与对手达成协议,战争胜负由双方各派三名武士以决斗来判定。霍斯提略于是选择了军中最为勇猛的荷累喜阿斯三兄弟为代表。有人责难他,认为他把他的一切的赌注错压在三个人的勇武上。国王对此则满有把握。无独有偶,亚尔巴人派去决斗的居然也是他们最得意的三兄弟。决斗开始后,众人都极为紧张地注视着场上的六个人。一片刀光血影过后,利克利斯终于为罗马人赢得了这场战争,因为他是决斗中唯一的幸存者。对亚尔巴的胜利,无疑树立了罗马在各部落中的威信。 与霍斯提略相比,安卡斯·马喜阿斯则显得那么黯然失色,不过他统治结束时,罗马的王政时代前期(拉丁和萨宾王统治时期)也就完结了。 从第五代国王开始,罗马成了伊达拉里亚人的天下。首先是塔魁尼阿斯,接下去是塞维阿·图利阿斯和琉喜阿斯·塔魁尼阿斯(前一个塔魁尼阿斯的儿子)。这几位国王不像以前的国王们那般以民主方式继位,而往往夹有阴谋或暴力因素。可是这并不能掩没他们所作出的某些贡献。 塔魁尼阿斯在位时,鼓励他的同族伊达拉亚人来罗马定居。他为罗马带来了全套伊达拉里亚式的王权仪仗,戴金王冠,坐镶着象牙雕饰的宝座,执鹰头节仗,外披绣花长袍,由12名持鞭斧的卫队经常护卫,以显示王者声威。塔魁尼阿斯是一位极为注重建筑工程的君王。今天人们仍能一睹其风采的罗马圆形剧场,便是塔魁尼阿斯的杰作。辉煌壮观的朱庇特神庙,也是在那个时期修建起来的。 我们可以毫不掩饰地说,在伊达拉里文明尚未进入罗马市民生活以前,罗马人的生活是质朴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简陋的——农牧民生活。塔魁尼阿斯给罗马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富丽的建筑、平展的街道、富足的商店以及众多庞杂的剧场、神庙、赛会、广场、下水道等。罗马从此变成了伊达拉里式的城市。 塞维阿·图利阿斯较之他的岳丈——塔魁尼阿斯,更为欣赏雅典的行政制度。等他登上王位后,便将自己的设想付诸于现实。首先,他对全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财产普查。当时登记人口为8万人(指拿武器的成年男子)。图利阿斯把过去由库里亚全体平均负担的出兵出钱的担子转到富有阶级身上,同时他又将政权也都交给了这些富有阶层。接着,他将罗马城原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把维米纳尔、奎里那尔、厄斯奎林山外部都划入罗马城区范围。新建的罗马城区分成四个区,按人口交税,男女老幼皆须捐献,籍以计算人口。 传说图利阿斯还将一切应服役的男子,不论贵贱,一律按财产分成五个等级。第一等级拥有10万阿司;第二等级为7.5万阿司;第三级为5万阿司;第四级为2.5万阿司;第五级为1.1万阿司。每个等级按其财力组成不同数量的百人队。第一级出80个步兵百人队和18个骑兵百人队;第二级出22个百人队;第三级出20个百人队;第四级出22个百人队;第五级出轻装步兵百人队30个;其余阶层则象征性地出1个百人队。一共193个百人队。 此外,他又将原来的三个旧的氏族部落重新打乱,按地区划分为四个部落。 图利阿斯把城市分为四个区,把乡村分成26个区,共30个区。城里修避难所,以备战时用。 图利阿斯的这些措施总起来可以称得上一代政治性的革命,它使罗马从此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说,罗马此时才由一些松散的部族联盟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所以,图利阿斯的变革无疑应成为罗马国家形成的划时代的标志。
罗马第七代国王是塔魁尼阿斯的孙子琉喜阿斯。他是一位高傲的国王,从不肯听取臣下的建议。以至于到后来与贵族们的关系发展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尤其糟糕的是,他要求人们无论贵贱都要缴纳相同的贡赋,此举伤害了平民们的心。最后,贵族联合平民起来反对他的统治,将其逐出罗马城,并不允许他在王国内居住。从这时开始,国王的统治终结了,国家的管理权力便转到了执政官的手中。 就在琉喜阿斯被逐出罗马的次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初建的共和国处境艰难,北方有强大的伊达拉里亚城市,东部和南部是剽悍的萨宾、埃魁和沃尔斯奇等山地部落,邻近的拉丁城市也不甘承认罗马一度取得的霸主地位,随时准备入侵罗马。公元前496年,罗马在莱吉鲁斯湖一役中击败了拉丁同盟城市。拉丁人同意与罗马结盟,共同对付萨宾人和埃魁人的入侵。但罗马最可怕的对手却是沃尔斯奇人。勇敢善战的罗马军队经多次激战,最后在公元前431年于阿吉杜斯山隘口决定性地击败了埃魁人,并击溃了沃尔斯奇人的部队。此后,罗马在沿海的安提乌姆和阿德亚、拉比奇建立了三个拉丁殖民地。 击溃了山地部族后,罗马下一个目标便是伊达拉里亚的城市威伊了。终于在公元前396年,罗马军旗插上了威伊城头。可是也确实费了一番周折,因为这座城市位于陡峭的岩石上,三面为深谷和水流,易守难攻,坚不可摧。罗马将领卡米路斯占领后所作所为给后来包围战的胜利树立了一个极坏的典型。他允许部下杀戮手无寸铁的平民并将投降者出卖为奴。威伊从此从伊达拉里亚城市的名册中消失了,同时罗马由于获得大量战利品而暴富起来,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被征服土地一部分分配给穷困的公民,又把一只金碗——战利品之一奉献给了德尔斐的阿波罗神。 征服威伊标志着罗马征服世界的第一个明确的战争目标实现了,在罗马传统中作为这个城市军事史上的转折点而记录了下来。 完成了对北部意大利的征服,又稳定周围的邻邦之后,罗马军队开始向亚平宁半岛中部推进。公元前349年,罗马与拉丁人由于利益未能均沾而走向公开对抗。为战胜罗马,拉丁人与坎佩尼亚人、奥伦克人和沃尔斯奇人结成同盟。罗马则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们同萨姆尼特人保持同盟关系,全力进行对拉丁人的战争。 这样,经过两年左右的流血,双方在特里劳努姆城下展开了决战,拉丁人和坎佩尼亚联军失利,罗马以单独缔约的方式瓦解了拉丁同盟,这样就奠定了包围整个意大利同盟的基础。罗马所采取的政策是命令他的同盟者提供军队,为了共同利益而战斗,而不是交纳税款或贡赋。由于罗马在赢得整个意大利霸权之前,还必须同控制6000平方英里土地的萨姆尼特人决一胜负。 公元前315年,罗马人开始向阿普里亚扩展,以便从背后包抄萨姆尼特人。在以后20多年时间里双方未停歇地进行了三次萨姆尼特战争。罗马人在战场上饱尝了胜利的荣耀与战败的辛酸,不过最后他们仍是幸运者。第三次萨姆尼特人为挽救覆灭的危险,与伊达里亚人、北意大利的翁布里亚人、高卢人联合起来,在翁布里亚的卡美利努姆击败罗马,曾经一度缓和了局面。战败的罗马立即重振旗鼓,最终于森提努姆附近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除波河流域外,意大利的其余地区已全部在罗马的掌握之中了。罗马把意大利各地区征服以后,并没有立即组成统一的国家,而是把被征服的各地区变成所谓的“同盟者”和“臣属”,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罗马征服意大利以后,它就成为西部地中海的一个大国;之后,它就向西部地中海地区扩张。在向西扩张的同时,它又向东扩张。从而最终把罗马推上庞大帝国的顶峰。 从罗慕路建立罗马城一直到琉喜阿斯被逐,罗马就这样完成了自身的完善的过程,因为已有的那些基础,罗马人才有可能在往后的岁月里纵横驰骋,向欧罗巴、亚细亚和阿非利加的土地伸出驾驭的手臂。 经过几个世纪的征战讨伐,到公元前2世纪时,罗慕路的继承者们已将帝国的版图扩充到了极限。有人评论说,罗马帝国的疆域西临大西洋,东至高加索山和幼发拉底河,同时他们还统治了整个地中海的岛屿以及海洋中的不列颠。亚述人、米提人和波斯人的延续年代合并起来(这些是亚历山大以前三个最大的帝国)也不到900年,而这样长的时期罗马已经达到了。米提人和波斯人的最大的海上势力也只包括旁菲利亚湾和塞浦路斯一个单独的岛屿,或者可能包括地中海属于爱奥尼亚的其他一些小岛。他们也控制了波斯湾,可是公海又比它大得了多少呢? 尽管占有了一个包容这样多、这样大的民族的帝国,然而罗马人却为此辛勤操劳了500年,在这500年时间里,他们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才在意大利本部巩固地建立起他们的势力。这个时期的前半段,罗马人是在国王统治之下;但是在驱逐国王、宣誓不受国王统治之后,他们就采取了贵族政治,每年选举他们的统治者。最后,在500年以后的两个世纪中,罗马人的领土迅速扩大,他们在外国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权力,使大部分国家处于他们的统治之下。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这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和近代实证科学的始祖——培根的名言。确实,历史可以给我们每个人以有益的启迪和警省。从罗马城构建的历程中也同样可以有此收获。 谨慎和幸运,罗马人的帝国达到伟大而持久的地位;当取得这个地位的时候,在勇敢、忍耐和艰苦奋斗方面,他们确实是超过了除炎黄子孙外的其他所有民族。在牢固地巩固他们的势力之前,罗马人绝对不由于胜利而骄傲;虽然他们有时候,在一天内丧失了2万人,在另一次丧失了4万人,又一次丧失了5万人;尽管罗马城本身常在危急之中,他们也绝对不由于不幸而沮丧。饥饿、温疫、暴动,甚至所有这些事情同时发生,都不能挫折他们的热忱;直到经过700年胜负难测的战争,最后他们才达成这般伟大的成就,取得这般的繁荣,作为老谋深算的报酬。 正因为罗马帝国占有广阔的土地,他们的影响才如此深远。罗马法被人们公认为私法之源,其基本原则在今天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罗马人性格高雅,兴趣广泛,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皆有高深的造诣。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文明史中如果缺少了这个帝国,现代社会就决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发达和繁荣。
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意大利半岛。亚平宁山脉从西北而东南,再向南,横亘纵贯于半岛之上。意大利北部有肥沃的波河平原;半岛东部的狭长地带,背山面水,适宜畜牧;西部山势展开,有些肥沃的平原,宜于农耕;南部和西西里岛也是宜于农牧业的地区。这些条件比希腊优越得多。半岛上河道纵横,河流平稳,水路交通方便。河流中以波河与第伯河最为重要。第伯河下游自古有利于航行,古罗马城就在它的南岸。古代罗马国家就是以罗马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在谈及欧洲古典文化对现代社会之影响力的时候,人们也许会不由自主地首先想到雅典卫城里那些令人惊羡不已、叹为观止的雕刻或是伟大的思想家伯拉图、苏格拉底等人的不朽杰作。然而一旦我们深入下去,便会发现,若论影响力,在当今的欧洲、美洲乃至亚洲的印度、阿拉伯等地,在它们的文化传统、行政制度、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古罗马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的确,象昔日罗马帝国那般疆域广阔、经济高度繁荣、法制十分健全的古代国家,在中世纪以前的世界各地,恐怕除了盛极一时的中华帝国,再也难以找出其他足以同其匹敌的王朝来了。 关于罗马帝国的起源,人们曾经有过长时间的探索。然而,迟至今日,仍旧是各持一端、众说纷纭,未有定论。遥远的神话传说与近代考古发现的结果纵横杂乱地交织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这就更为它涂上了一层极其朦胧神秘的色彩。早在帝国时代,古罗马史学家李维就曾说过:“关于罗马建城以前的传说以及罗马城本身的创建传说都充满了诗意的神话。……古人在讲述其民族起源时,把人同超自然的神结合起来,使他们的城邦显得更富有神圣性。如果允许其他人这样做,那么罗马人有辉煌的军事成就,把自己的祖先追溯为战神马尔斯。” 让我们带着这智者的话语,来到从欧洲大陆伸入地中海中的亚平宁半岛。在罗马帕拉佐博物馆里,你会发现一尊母狼哺乳婴儿的青铜塑像,它将会把我们带到那远古神奇瑰丽的传说中去…… 公元前12世纪,斯巴达王廷达瑞俄斯的妻子勒达,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海伦。长大以后,海伦的沉鱼落雁之容、倾国倾城之貌使全希腊各个城邦的王子们为之倾慕不已,他们纷纷带着大量的礼物,或以陆路,或从海路、涉波涛,历荆棘,不辞辛劳地奔赴斯巴达,来向她表达爱慕之意,并向斯巴达王求婚。最后,美丽非凡的公主选择了阿特柔斯英俊的儿子墨涅拉俄斯,做了他的妻子。海伦与墨涅拉俄斯彼此厮守,和睦相处,不久,他们便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名叫赫弥俄涅。
然而好景不长,令人遗憾的悲剧开始了。当墨涅拉俄斯作了斯巴达王之后,宫廷中来了一位异国王子,他便是特洛伊王阿摩斯的第二个儿子帕里斯。斯巴达王热忱地款待了这异乡的客人,然而,却未曾料到帕里斯对海伦一见钟情,最后居然与海伦趁着黑夜的掩护私奔了。 愤怒的墨涅拉俄斯立即与他的兄长阿伽门农共同召集希腊各地城邦的王室英雄,讨论这件令所有希腊城邦感到万分羞辱的事情。其中有勇猛的大将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以及伊塔克王拉厄耳忒斯之子俄底修斯。同仇敌忾之中希腊人组成了一支10万人的大军,大约1000多只快船,横渡茫茫爱琴海前去讨伐特洛伊。这样,历史上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战争,即由争夺海伦——这位千古艳后所引发的一场持续10年的残酷战争,便爆发了。人们通常称之为特洛伊战争。
希腊诸城邦的进攻遭到特洛伊人的顽强抵抗,尽管希腊人在特洛伊疯狂地攻城掠地,可是一直到了第九年也未能将特洛伊人征服。转眼便是第十个年头了,希腊仍在血战,他们攻进了克律塞,并洗劫了此城。希腊人在分配战利品的时候,把城里阿波罗神庙祭司的女儿克律塞伊斯奉送给了阿伽门农王。而勇敢的阿喀琉斯却爱上了迷人的克律塞伊斯。由此他和阿伽门农王产生了无法弥补的仇隙。但后来阿喀琉斯竟然退出了战斗。希腊失去了这样一位勇敢的将军后,根本无法抗御特洛伊人。特洛伊人乘机转守为攻,将希腊人打得一败涂地。经过多次激战交锋,特洛伊人竟然攻到海边,眼看希腊人就要守不住了。 强悍的特洛伊人打算烧毁希腊人的船只,然后将他们一举歼灭。而阿喀琉斯对此仍置之不顾,尽管阿伽门农向他请求和解。此时,阿喀琉斯手下一位著名的战将帕特洛克罗斯,不忍看到希腊人全军溃灭。便前去请求阿喀琉斯把铠甲借给他,他假借阿喀琉斯之名击退了特洛伊人,他自己却在与特洛伊名将赫克托的交锋中丧失了性命。 帕特洛克罗斯之死促成了阿喀琉斯与统帅阿伽门农之间的和解。阿喀琉斯挟着弑友之仇重新驰骋于沙场,这令特洛伊人大为吃惊,阿喀琉斯终于亲手刺死了赫克托,战局也随之大为改观。 经过10年的浴血奋战之后,希腊人的威名终于在燃烧的土地上得到尊重,特洛伊人不得不在他们面前俯首称臣。 特洛伊失陷后,他们的将领被迫远离国土,踏上逃亡的旅途。其中有个叫伊尼亚的将领也在逃亡者的行列中。他携同其父安基西斯及少数随从在希腊人的箭矢飞来之前就登上了远航的船只。 逃亡者的船只在浩瀚无际的海洋里足足飘荡了整整三年。船上的粮食与淡水眼看即将用完。这时正当绝望之际,命运之神拥抱了这群孤立无援的人。一场风暴又将他们带到了意大利海滨一个叫劳林敦的地方。垂死的人终于觅着了生还的一线曙光。疲惫不堪的逃亡者弃船登岸后,不禁为眼前的景物所吸引:一条宽阔的河流伸向了茂密的丛林,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肥沃的平原,蔚兰的天穹倒映在明澈的湖水中。人们立即在这迷人的地方安顿下来。由于伊尼亚的缘故,那个海岸以后便改名为特洛伊海滨。
当时,意大利这个地区的土著居民皆在马斯之子福那斯的管辖下。福那斯的部队与伊尼亚等人相遇,战斗很快平息,福那斯对这群衣衫褴褛却勇猛刚强的异乡人起了好奇之心。最终,他竟决定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伊尼亚为妻,同时也封给伊尼亚方圆400斯塔的亚的土地。从此,特洛伊人便在这里建立家园,定居下来。 特洛伊人定居于意大利之后,他们的命运从此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三年之后,等到福那斯死了的时候,伊尼亚由于婚姻的缘故,自然而然地继承了前者的王国。他称当地的土著居民为拉丁人,以纪念他的岳父拉丁那斯·福那斯。又过了三年,塔斯康部落卢都利人前来进攻拉丁人。这是由于伊尼亚之妻拉文尼阿原先是和卢都利族人的国王有婚约的缘故,战争由此而起。伊尼亚召令特洛伊人和拉丁人结成联盟,并肩作战,因此,他竟下令自己的将士以拉丁人自居。这一作法极大地巩固了他的军队,卢都利人不是伊尼亚的对手,只好引兵败走。 伊尼亚在击败卢都利之后,势力大增。后来,伊尼亚与附近一个强大的部落伊特拉士坎人发生了争斗。多年征伐的结果,伊尼亚最后获胜,然而不幸的是他本人在即将结束战争的时候竟溺水而亡。于是他与拉文尼阿(福那斯之女)所生的儿子阿斯卡尼阿斯继承了王位。 阿斯卡尼阿斯嗣位时年龄尚小,他的母亲拉文尼阿便代为执掌朝政。那时,拉文尼阿姆(伊尼亚为纪念其妻而命名的国都)已经成为一个繁荣富庶的大城市了。 像他的父王一样,阿斯卡尼阿斯也建立了一个城市。他从拉丁尼阿姆带来了一个移民团,定居在那里,并亲自为它命名为亚尔巴·隆加。亚尔巴建成后的第五年,阿斯卡尼阿斯便逝世了。他的儿子西尔维阿斯继位。此后的诸国王依次是:伊尼阿斯·西尔维阿斯、拉丁那斯·西尔维阿斯、加彼斯、提比利那斯、阿格里巴、罗慕路、亚文丁那斯、普多卡斯。他们全部以西尔维阿斯为姓氏。到此为止,伊尼亚的继承者已是第十位了。 国王普罗卡斯膝下有两个儿子,长子取名为努米托,幼子取名为阿穆略。老国王在临终前,决意将其位传给长子努米托。因而此事引起了阿穆略的嫉恨,他一心想攫取王位,成为西尔维阿斯家族的统治者。最后就在长子登基之际,幼子以武力夺取了王位。他残忍地杀了自己的侄子厄基斯都。为绝后患,阿穆略又强迫他的侄女利阿·西尔维亚作维斯塔神庙的女祭司,使她终其一生不能生儿育女。至于他那位老朽的兄长,阿穆略并未在意,加之努米托性格温和宽厚,赢得不少人的同情,他本人得救了。 不过智者千虑,最终必有一失。俗话说: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此话一点不假。
丘比特之箭击中了西尔维亚。战神马尔斯对她一见钟情,西尔维亚无法拒绝马尔斯的柔情密意,两人终于双双坠入爱河。西尔维亚违反戒律,不久便身怀有孕。阿穆略闻讯后勃然大怒,马上下令将西尔维亚投入牢狱,以示惩罚。等她产下了一对双胞胎后,阿穆略又命令一女奴将婴儿投到台伯河中。其时正值台伯河泛滥时期,大水不断上涨,沿河白浪滔天。这位女奴不禁有些犹豫,她担心自己走到河中去会有危险。因此她将盛放婴儿的篮子置于河水弥漫的路旁就离去了。她心想:待河水再涨高些,孩子就会被洪水卷走。河水果真涨上来,然而幸运的是,大水并未将篮子冲走,因为河边的树枝将它挂住,孩子得以安然无恙。不久,随着洪水的日渐消退,阿穆略的计划成为现实的可能就也化作了泡影。 洪水刚退去,那一直处于酣睡中的婴儿由于饥饿的缘故就大声地啼哭起来了。恰在此时,一只到河边饮水的母狼听到那一声声清脆的啼哭声,不由得便循声走过去。当她发现这一对被人遗弃的可怜兮兮的孪生子时,母性的温柔被蓦然焕发出来。她立即用舌头舐干了孩子脸上的泪痕,并以自己的乳汁喂饱了他们。这一动人的情景刚好被过路的牧人发现,于是他将这一对孩子抱回家中抚养,并给两个孩子分别取名为罗慕路和勒莫。 春去秋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光悄悄地流逝,兄弟俩也逐渐地长大成人了。他们每日跟随牧人外出狩猎,日出而猎,日落而息,就这样炼就了他们敏捷强壮的身体。 牧人看到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也觉得应该让他们出去干一番大事业了,应该去经历风吹雨打,应该去经历风雨的洗礼与磨难。于是便将兄弟俩的身世告诉了他们。他们含泪告别了精心抚养他们成长的牧人,然后勇往直前地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罗慕路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后,立即与弟弟勒莫召令阿尔巴的民众举行了武装起义。起义者揭竿而起,手拿大刀长矛奋勇地攻入王宫,颠覆了阿穆略的王位。
罗慕路接着迎请流浪在外的外祖父回国,将王权归还了他。 兄弟俩决定在洪水退去后,在他们遇救的地方建立一座新的城市,以作为永久的纪念。 可是谁又曾料到,因为新城的命名,罗慕路与勒莫又发生了争执。最后经过占卜,哥哥罗慕路取得了胜利。然而此时仇恨的种子也已不幸地在他们各自的心中扎下了根。 罗慕路为建新城而日夜忙碌着。弟弟勒莫则一直在一旁袖手冷眼旁观着。终于有一天,勒莫在工地上以嘲笑的口吻对其哥哥说道:“你所建的城池如此的简陋,又怎能防御敌人的进攻呢?”血气方刚的罗慕路一时气恼至极,竟丧心病狂地不顾一切地奔上前去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 新城经过艰苦的工作,最后于公元前753年竣工了。人们为了纪念它的创立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其命名为罗马(Rome)。 罗马的第一位主宰者罗慕路堪称一位贤明有为的君主。为了巩固罗马城的防备,罗慕路首先修建了帕拉丁城堡,并且不断地扩大整个城区的范围,当遵循古已有之的对神的敬意的仪式进行完毕后,他又召集全体民众开会,制定了王者仪仗,以示君王的尊严。而且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他又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卫队(据说是由12名强壮的武士组成)。为了使民众服从自己,他还指定100人为元老,入选的家族首脑及其家族被称为父族或贵族。总之,罗慕路将其所能考虑到的全部都付诸实际了。接下去他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要使罗马城的人丁兴旺起来。 罗马城在罗慕路的精心治理之下,如日中天,他们中的勇士们令其他部落闻之胆寒,令人不寒而栗。然而战利品尽管堆积如山,却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就是妇女太少了。国王曾派出使节前往其他部落去请求同他们联姻通婚,然而都遭到了拒绝,他们回答说:“我们根本就不愿意跟亡命之徒和强盗有什么联系。” 罗慕路为此事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有一条妙计涌上心头。他命令手下人放出风气,说罗马城不久将要举行一次规模宏大的节日赛会。罗马人也正在为节日进行十分豪华的准备。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到了那一天,许多部族的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盛会。其中以萨宾族的人为最多,他们大都携其妻子、女儿前来观看。 不久,节日便开始了。当人们的注意力被那精彩的场面吸引住的时候,罗慕路就马上发出了早已预定的信号。早已布置妥当的罗马士兵看到信号,立即包围了会场,其余的人则一拥而入,他们纷纷挑选自己中意的姑娘,结果每个罗马人都捉到一个萨宾姑娘,并将他们强行带回家作为妻子。 蒙此大辱的萨宾人退出了赛会,他们决心以兵戎相见,来惩罚可恶的罗马人。他们刚毅的首领塔喜阿斯发出了集结的号令,军队很快便集结完毕,萨宾人与罗马人开始了一场流血冲突。 塔喜阿斯率萨宾人兵临城下,罗马人则坚守城池,拒不出战。后来,塔喜阿斯以重金贿赂城中守将塔彼阿斯之女塔彼亚,让她协助萨宾人进攻。
历史学家阿庇安曾这样描述道:“在注意防范她的父亲归来之后,她(塔彼亚)答应塔喜阿斯出卖驻军。”塔彼亚果真将城门打开,引导敌人进城。双方在城里短兵相接,这回英勇善战的罗马人又占了上风,不久他们便将萨宾人击败,塔喜阿斯只得率领部下撤出了罗马城。塔彼亚的叛逆不仅引起了罗马人的愤怒,而且她本人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他们一听到塔喜阿斯的命令,就把黄金向那个女人(塔彼亚)投去,直到她重伤而死,埋葬在黄金堆下为止。” 然而,战败的塔喜阿斯并不心甘,待重整旗鼓后,又向罗马人提出挑战。双方约定在城外一山谷中进行决战。其时,双方军队从山岗中列队出击,在战场上杀得难解难分,其状甚为惨烈,可是谁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对方打败。正当此际,罗马人的妻子便出来为他们调解。阿庇安写道:“她们向父亲们的营幕前进的时候,向他们伸出她们的手,把她们替她们的丈夫们所生的婴孩给他们看,证明她们的丈夫们没有虐待她们。她们恳求萨宾人怜惜他们自己、他们的女婿们、他们的外孙们和他们的女儿们,恳求他们,假如不停止这个亲戚间的不神圣的战争,就首先把她们杀死,因为战争是因为她们而起的。”女人们的眼泪感动了萨宾人的心,因此“她们的父亲们,一则因为他们自己的困难,一则因为对这些妇女们的怜惜,并且看到罗马人之所以这样做,不是由于色情,而是由于需要,所以跟罗马人议和了。”(阿庇安语) 战争停止了以后,罗慕路与塔喜阿斯在一条大路上达成协议(这条大路因此命名为圣路)。协议约定,罗慕路和塔喜阿斯都为国王;当时在萨宾族军队里服役的萨宾人和其他愿意来罗马住的萨宾人都可以跟罗马人自己一样,在同样的条件下,按照同样的法律,在罗马定居。这样,两个优秀的部族便走向了溶和。达成协议后,罗慕路统治帕拉丁,塔喜阿斯领有卡匹托尔,共治五年。塔喜阿斯驾崩后,罗慕路为唯一王。后者执政37年,最后被元老院所杀。阿庇安说:“虽然他的统治像一个父亲而不像一个绝对的君王,但是他还是被杀害了,或者如有些人所认为的,升天了。” 就这样,罗慕路带着他的英名逝去后,他的继承者纽马·潘彼略掌握了罗马。据说这位国王也是一位理家能手。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权力的魔杖施展他的才华。他以法制、伦理和礼仪教化国民,同时安秩定序。这样,罗马人由此从一个剽悍、尚武的民族变为集强健、睿智、温文尔雅于一身的强者,整个国家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平和富足的景象。 接替纽马·潘彼略的是一个拉丁人,名叫图拉斯·霍斯提略。他的文治武功丝毫也不逊色于他的前任。作为一位注重法制的君王,他亲手制定了一部满足平民土地要求的法案,此举使得他深获平民阶级的信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完成了几代罗马君王们未竟的宏愿,以漂亮的手段将两个强大的城邦——罗马和阿尔巴·隆伽合并起来,因而这无疑使罗马更加如虎添翼,锐不可当。然而,正当霍斯提略春风得意之时,亚尔巴便有人起来反对他,他们担心这位罗马的主宰者有朝一日会对亚尔巴构成威胁,因此就联络了它邻近的一些部落来遏制霍斯提略。霍斯提略岂肯受制于人,便亲率大军前去征伐。孰料对方军中也不乏勇猛之士。这样经过一段时日,双方竟然相持不下。 罗马人唯恐拖延下去于己不利,便提出速战速决。霍斯提略与对手达成协议,战争胜负由双方各派三名武士以决斗来判定。霍斯提略于是选择了军中最为勇猛的荷累喜阿斯三兄弟为代表。有人责难他,认为他把他的一切的赌注错压在三个人的勇武上。国王对此则满有把握。无独有偶,亚尔巴人派去决斗的居然也是他们最得意的三兄弟。决斗开始后,众人都极为紧张地注视着场上的六个人。一片刀光血影过后,利克利斯终于为罗马人赢得了这场战争,因为他是决斗中唯一的幸存者。对亚尔巴的胜利,无疑树立了罗马在各部落中的威信。 与霍斯提略相比,安卡斯·马喜阿斯则显得那么黯然失色,不过他统治结束时,罗马的王政时代前期(拉丁和萨宾王统治时期)也就完结了。 从第五代国王开始,罗马成了伊达拉里亚人的天下。首先是塔魁尼阿斯,接下去是塞维阿·图利阿斯和琉喜阿斯·塔魁尼阿斯(前一个塔魁尼阿斯的儿子)。这几位国王不像以前的国王们那般以民主方式继位,而往往夹有阴谋或暴力因素。可是这并不能掩没他们所作出的某些贡献。 塔魁尼阿斯在位时,鼓励他的同族伊达拉亚人来罗马定居。他为罗马带来了全套伊达拉里亚式的王权仪仗,戴金王冠,坐镶着象牙雕饰的宝座,执鹰头节仗,外披绣花长袍,由12名持鞭斧的卫队经常护卫,以显示王者声威。塔魁尼阿斯是一位极为注重建筑工程的君王。今天人们仍能一睹其风采的罗马圆形剧场,便是塔魁尼阿斯的杰作。辉煌壮观的朱庇特神庙,也是在那个时期修建起来的。 我们可以毫不掩饰地说,在伊达拉里文明尚未进入罗马市民生活以前,罗马人的生活是质朴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简陋的——农牧民生活。塔魁尼阿斯给罗马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富丽的建筑、平展的街道、富足的商店以及众多庞杂的剧场、神庙、赛会、广场、下水道等。罗马从此变成了伊达拉里式的城市。 塞维阿·图利阿斯较之他的岳丈——塔魁尼阿斯,更为欣赏雅典的行政制度。等他登上王位后,便将自己的设想付诸于现实。首先,他对全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财产普查。当时登记人口为8万人(指拿武器的成年男子)。图利阿斯把过去由库里亚全体平均负担的出兵出钱的担子转到富有阶级身上,同时他又将政权也都交给了这些富有阶层。接着,他将罗马城原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把维米纳尔、奎里那尔、厄斯奎林山外部都划入罗马城区范围。新建的罗马城区分成四个区,按人口交税,男女老幼皆须捐献,籍以计算人口。 传说图利阿斯还将一切应服役的男子,不论贵贱,一律按财产分成五个等级。第一等级拥有10万阿司;第二等级为7.5万阿司;第三级为5万阿司;第四级为2.5万阿司;第五级为1.1万阿司。每个等级按其财力组成不同数量的百人队。第一级出80个步兵百人队和18个骑兵百人队;第二级出22个百人队;第三级出20个百人队;第四级出22个百人队;第五级出轻装步兵百人队30个;其余阶层则象征性地出1个百人队。一共193个百人队。 此外,他又将原来的三个旧的氏族部落重新打乱,按地区划分为四个部落。 图利阿斯把城市分为四个区,把乡村分成26个区,共30个区。城里修避难所,以备战时用。 图利阿斯的这些措施总起来可以称得上一代政治性的革命,它使罗马从此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说,罗马此时才由一些松散的部族联盟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所以,图利阿斯的变革无疑应成为罗马国家形成的划时代的标志。
罗马第七代国王是塔魁尼阿斯的孙子琉喜阿斯。他是一位高傲的国王,从不肯听取臣下的建议。以至于到后来与贵族们的关系发展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尤其糟糕的是,他要求人们无论贵贱都要缴纳相同的贡赋,此举伤害了平民们的心。最后,贵族联合平民起来反对他的统治,将其逐出罗马城,并不允许他在王国内居住。从这时开始,国王的统治终结了,国家的管理权力便转到了执政官的手中。 就在琉喜阿斯被逐出罗马的次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初建的共和国处境艰难,北方有强大的伊达拉里亚城市,东部和南部是剽悍的萨宾、埃魁和沃尔斯奇等山地部落,邻近的拉丁城市也不甘承认罗马一度取得的霸主地位,随时准备入侵罗马。公元前496年,罗马在莱吉鲁斯湖一役中击败了拉丁同盟城市。拉丁人同意与罗马结盟,共同对付萨宾人和埃魁人的入侵。但罗马最可怕的对手却是沃尔斯奇人。勇敢善战的罗马军队经多次激战,最后在公元前431年于阿吉杜斯山隘口决定性地击败了埃魁人,并击溃了沃尔斯奇人的部队。此后,罗马在沿海的安提乌姆和阿德亚、拉比奇建立了三个拉丁殖民地。 击溃了山地部族后,罗马下一个目标便是伊达拉里亚的城市威伊了。终于在公元前396年,罗马军旗插上了威伊城头。可是也确实费了一番周折,因为这座城市位于陡峭的岩石上,三面为深谷和水流,易守难攻,坚不可摧。罗马将领卡米路斯占领后所作所为给后来包围战的胜利树立了一个极坏的典型。他允许部下杀戮手无寸铁的平民并将投降者出卖为奴。威伊从此从伊达拉里亚城市的名册中消失了,同时罗马由于获得大量战利品而暴富起来,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被征服土地一部分分配给穷困的公民,又把一只金碗——战利品之一奉献给了德尔斐的阿波罗神。 征服威伊标志着罗马征服世界的第一个明确的战争目标实现了,在罗马传统中作为这个城市军事史上的转折点而记录了下来。 完成了对北部意大利的征服,又稳定周围的邻邦之后,罗马军队开始向亚平宁半岛中部推进。公元前349年,罗马与拉丁人由于利益未能均沾而走向公开对抗。为战胜罗马,拉丁人与坎佩尼亚人、奥伦克人和沃尔斯奇人结成同盟。罗马则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们同萨姆尼特人保持同盟关系,全力进行对拉丁人的战争。 这样,经过两年左右的流血,双方在特里劳努姆城下展开了决战,拉丁人和坎佩尼亚联军失利,罗马以单独缔约的方式瓦解了拉丁同盟,这样就奠定了包围整个意大利同盟的基础。罗马所采取的政策是命令他的同盟者提供军队,为了共同利益而战斗,而不是交纳税款或贡赋。由于罗马在赢得整个意大利霸权之前,还必须同控制6000平方英里土地的萨姆尼特人决一胜负。 公元前315年,罗马人开始向阿普里亚扩展,以便从背后包抄萨姆尼特人。在以后20多年时间里双方未停歇地进行了三次萨姆尼特战争。罗马人在战场上饱尝了胜利的荣耀与战败的辛酸,不过最后他们仍是幸运者。第三次萨姆尼特人为挽救覆灭的危险,与伊达里亚人、北意大利的翁布里亚人、高卢人联合起来,在翁布里亚的卡美利努姆击败罗马,曾经一度缓和了局面。战败的罗马立即重振旗鼓,最终于森提努姆附近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除波河流域外,意大利的其余地区已全部在罗马的掌握之中了。罗马把意大利各地区征服以后,并没有立即组成统一的国家,而是把被征服的各地区变成所谓的“同盟者”和“臣属”,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罗马征服意大利以后,它就成为西部地中海的一个大国;之后,它就向西部地中海地区扩张。在向西扩张的同时,它又向东扩张。从而最终把罗马推上庞大帝国的顶峰。 从罗慕路建立罗马城一直到琉喜阿斯被逐,罗马就这样完成了自身的完善的过程,因为已有的那些基础,罗马人才有可能在往后的岁月里纵横驰骋,向欧罗巴、亚细亚和阿非利加的土地伸出驾驭的手臂。 经过几个世纪的征战讨伐,到公元前2世纪时,罗慕路的继承者们已将帝国的版图扩充到了极限。有人评论说,罗马帝国的疆域西临大西洋,东至高加索山和幼发拉底河,同时他们还统治了整个地中海的岛屿以及海洋中的不列颠。亚述人、米提人和波斯人的延续年代合并起来(这些是亚历山大以前三个最大的帝国)也不到900年,而这样长的时期罗马已经达到了。米提人和波斯人的最大的海上势力也只包括旁菲利亚湾和塞浦路斯一个单独的岛屿,或者可能包括地中海属于爱奥尼亚的其他一些小岛。他们也控制了波斯湾,可是公海又比它大得了多少呢? 尽管占有了一个包容这样多、这样大的民族的帝国,然而罗马人却为此辛勤操劳了500年,在这500年时间里,他们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才在意大利本部巩固地建立起他们的势力。这个时期的前半段,罗马人是在国王统治之下;但是在驱逐国王、宣誓不受国王统治之后,他们就采取了贵族政治,每年选举他们的统治者。最后,在500年以后的两个世纪中,罗马人的领土迅速扩大,他们在外国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权力,使大部分国家处于他们的统治之下。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这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和近代实证科学的始祖——培根的名言。确实,历史可以给我们每个人以有益的启迪和警省。从罗马城构建的历程中也同样可以有此收获。 谨慎和幸运,罗马人的帝国达到伟大而持久的地位;当取得这个地位的时候,在勇敢、忍耐和艰苦奋斗方面,他们确实是超过了除炎黄子孙外的其他所有民族。在牢固地巩固他们的势力之前,罗马人绝对不由于胜利而骄傲;虽然他们有时候,在一天内丧失了2万人,在另一次丧失了4万人,又一次丧失了5万人;尽管罗马城本身常在危急之中,他们也绝对不由于不幸而沮丧。饥饿、温疫、暴动,甚至所有这些事情同时发生,都不能挫折他们的热忱;直到经过700年胜负难测的战争,最后他们才达成这般伟大的成就,取得这般的繁荣,作为老谋深算的报酬。 正因为罗马帝国占有广阔的土地,他们的影响才如此深远。罗马法被人们公认为私法之源,其基本原则在今天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罗马人性格高雅,兴趣广泛,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皆有高深的造诣。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文明史中如果缺少了这个帝国,现代社会就决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发达和繁荣。
2008年9月8日星期一
new to zenzuu
God has answered my prayers by letting me find ZenZuu.com and I am very grateful to be part of this dynamic family of enterpreneurs and other great group of people who believe in networking through out the internet. Every day that I get to listen to the conference calls is a great feeling that makes me full of hope for a better life. And I know for sure that I will reach my goals for financial freedom for my family. Friends who are in my upline and downlines,are like family to me. because they share my thoughts and feelings. It is great to know that I am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 John 3:16 "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e and only Son, that whoever believes in him shall not perish but have eternal life."https://join.zenzuu.com/tiansheng76 or http://www.zenzuu.com/tiansheng76
订阅:
博文 (Atom)